第一章 『我是阿尔文·佩普勒』(第7/7页)

“他们并没有,”祖克曼回答道。

“你说的一点也没错。三周,这就是他们能容忍的极限了。他们将我打扮得焕然一新,又对我言听计从。在那三周里我是他们的骄傲啊。市长曾在他的办公室里召见了我。我跟你说过这件事吗?‘你让整个国家的人民知道了纽瓦克这座城市的名字。’他在市议会前这样称赞我,市议员全体鼓掌。琳蒂公司将我的照片挂在了墙上,并邀请我为它签名。弥尔顿·伯利(16)跑到我的书桌前向我提问,作为一个搞笑的小节目。第一周,他们像捧着一个香饽饽般把我带到琳蒂公司,下一周,他们却告诉我我完蛋了。甚至,还不断地辱骂我。‘阿尔文,’沙克曼对我说,‘难道你最终将要变成这样的人吗?你曾为纽瓦克、为你的家庭、为海军陆战队、为犹太人带来如此多的荣誉,难道最后要变成个爱出风头,贪婪而没有目标的人吗?’我非常愤怒。‘你的目标是什么,沙克曼?贝特曼的目标是什么?赞助商的目标是什么?电视台的目标又是什么?’事情的真相就是他口中的贪婪与我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关系。是自尊支撑着我走到现在。作为一个人的自尊!一个老兵的尊严!一个两次走上战场的老兵的尊严!一个纽瓦克人的尊严!一个犹太人的尊严!你能理解吗,他们一直在说,面对着休利特·林肯,阿尔文·佩普勒的一切和他的所谓的自尊自爱都是彻头彻尾的废话。那个骗子,最后居然搞到了十万七千三百美元。我曾收到过三万封崇拜者的来信,接受过来自全世界五百多名媒体人的采访。只是换个人吗?得换个宗教,这才是丑陋的事实!这个事实伤害了我,内森。我现在依然感到很受伤害,我发誓,这绝不是出于自怨自艾。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与他们对抗的原因。我将与他们奋战到底,直到我真实的故事展现在美国公众的面前。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如果帕泰是我唯一的机会,我将不得不铤而走险。如果一定要先有音乐剧然后才能出书,那么我将沿着这条路走到底,直到我的恶名被洗刷干净!”

汗水沿着他的黑色雨帽汇流而下,他用祖克曼的手帕把脸抹干净——因为这个举动,被佩普勒逼迫至街角邮箱旁的祖克曼得以远离他。十五分钟里,这两位纽瓦克人走过了一个街区。

他们站立的街的对面是巴斯金·罗宾斯冰激凌店。尽管傍晚非常冷,但是冰激凌店里的顾客仍是络绎不绝,仿佛夏天已经到了。在灯火通明的店里,有一群顾客在柜台前排队等待。

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回应,又或者是佩普勒汗流如注的缘故,祖克曼听到自己问道:“来份冰激凌如何?”毫无疑问,佩普勒希望从祖克曼那里听到的是:你被洗劫一空,被摧毁,被残酷地背叛了——《卡诺夫斯基》的作者承诺会尽其所能洗清佩普勒所受的冤屈。然而,祖克曼唯一能帮得上的是提供一份冰激凌,而且他并不认为其他人能做得更好。

“老天,请原谅我,”佩普勒说道。“对此我真的很抱歉。我喋喋不休抱怨了这么久还吃掉了你的半份晚餐,你一定感到很饿了。如果我在这个话题上失去自制力,请一定要原谅我。能见到你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通常,我并不会变得如此思维混乱,跟街上的人们一直讲我遇到的麻烦。因为平时我和人相处时都非常沉默,很多人以为我身体状况不好。直布罗陀小姐,”他涨红了脸,“觉得我实际上跟个聋哑人没啥两样。嘿,让我买给你吧。”

“不,不,不需要。”

但是,当他们横穿过街道时佩普勒依然坚持。“在你给我这样的读者带来莫大的阅读愉悦之后,在你如此耐心的倾听之后,”佩普勒大喊道,甚至不让祖克曼拿着钱走进冰激凌店里,“没错,没错,绝对应该是我请客。请我们这个伟大的纽瓦克作家!他迷住了整个国家。请那个伟大的魔术师!他将一个活生生的卡诺夫斯基从魔术帽中变了出来。他使整个美国如痴如狂。请那本精妙无比的畅销书的作者!”然后,忽然间,他像慈父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男孩出去游玩般温柔地注视着祖克曼。“你要在冰激凌上撒点小糖条吗,内森?”

“行啊。”

“要什么口味的?”

“巧克力的吧。”

“两勺都要吗?”

“是的。”

佩普勒一边滑稽地轻敲自己的脑壳,一边匆忙地走进店里,仿佛这一点要求已经被安然地保存在这个曾令纽瓦克、整个国家和犹太人骄傲的过目不忘的脑袋里。祖克曼在店外的人行道上独自等候。

但是,等待什么呢?

难道玛丽·梅普斯·道奇会这样等待一份冰激凌吗?

难道弗兰克·西纳特拉会吗?

难道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十岁小孩会吗?

仿佛正在一个舒适的夜晚里消磨时光,祖克曼试着用缓慢的步伐向街角走去。然后,他沿着旁边一条小路大步跑起来,将佩普勒远远甩在了身后。


(1) 此处作者所借用的,应是1955年在纽约举行的“天下一家”(The Family of Man)摄影展。此展在美国社会引起轰动,随后巡回至三十八个国家展出。

(2) Rubirosa(1909—1965),多米尼加人,在世界各地过着奢靡的生活,在花花公子界算是个传奇人物。

(3) LeRoi Jones(1934— ),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和乐评人,后更名为阿米里·巴拉卡。

(4) Rod Steiger(1925—2002),演员,代表作《码头风云》、《俄克拉何马》等。

(5) Vivian Blaine(1921—1995),演员、歌手,其最知名的角色是音乐剧《红男绿女》中的阿德莱德。

(6) Dore Schary(1905—1980),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剧作家,后成为米高梅主席。

(7) Sarah Vaughan(1924—1990),著名爵士乐女歌手。

(8) Gene Hermanski(1920—2010),棒球选手。

(9) Herb Krautblatt(1911—2002),NBA球员。

(10) Houdini(1874—1926),史上最有名的“逃脱术”魔法师,此处显然讽刺佩普勒迟迟不离开。

(11) 纽约格林尼治村1919年创立的大学。

(12) Sinatra(1915—1998),美国著名歌手、演员。

(13) Moshe Dayan(1915—1981),以色列军事领袖、政治家。

(14) Yul Brynner(1920—1985),俄国裔美国戏剧与电影演员,奥斯卡奖得主,以《国王与我》中暹罗王形象最为著名。

(15) Herman Wouk(1915— ),美国小说家,普利策奖得主,主要作品有《凯恩舰哗变》、《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

(16) Milton Berle(1908—2002),美国喜剧演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