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糜胿① 《雨》作品八号(第4/4页)
辛好奇地寻找它四下蔓延的巨大的根,想说会不会有新芽另抽长成新的树。然而没有。每一道残根都腐烂得剩下松软、土状的表皮。
怎么会这样?
但稍一不留神,竟然绊到野藤,只觉头一晕,脚一空,竟滑落那坑里。不想它是如此之深,下半身顿时陷入软烂的泥里,一股巴窑的恶臭浮起。很多蛙在叫,好像大雨后的沼泽,它们在欢唱雨季的到临。
清醒时看到天空好远好远,因过于明亮而睁不开眼。他张嘴呼喊,但并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
然后有根粗藤从高处摔了下来,让他紧握着,脚踏着洞壁一蹬一蹬地上攀,几乎每一步都让好些泥土剥落。一会,一只黑色多毛的手伸过来,抓住他手臂。一张黑如炭的脸,一张咧开的缺牙的嘴,是个印度人。那人嘴里发出两个音节,好似是 ka-tak,马来语的青蛙,但又像是雄壁虎打架时发出的叫声。只有那时他才会想起,母亲临终前对着他们唤出的其实是 tō-bê-kuai(土糜胿)。
二◯一五年三月五日初稿,四月二十日补
①tō-bê-kuai(土糜胿),闽南语蝌蚪。此发音早已不复记忆,电视上有人询及蝌蚪台语如何发音,屡思之而不得查网上资料,竟有九种之多,但无一种属之。乙未惊蛰,二姐恰自马来访,即问之,伊不思而答。即忆起,儿时抓鱼时常误捕蝌蚪,随着弃之草间地上,任其自毙。土糜,烂泥;胿,肚腩亦称胿。《Tw-Ch 台文中文辞典》九种发音中第九种 tō-kui-á略近之。——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