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研究》 (1967)(第8/9页)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认为,但我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的《时间的肌理》只是一部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的小说的核心部分,这部名为《爱达》的小说写充满激情、感到无望而又欣喜若狂的黄昏恋情,燕子飞过彩窗,那一阵阵颤抖……
提到小说材料,在《微暗的火》的结尾,金波特说起谢德和他的诗,“我甚至暗示给他取一个好的诗名——我心目中那本书(有些书页他砍掉了)的名称:《单王》,而不是我看到的那个莫名其妙的《微暗的火》。”1940年,《当代年鉴》发表了您一部“未完成”小说中的一个很长的章节,小说的名字就是“单王”。《微暗的火》代表了那个“砍掉”的部分吗?《单王》中其他未被翻译的部分(以“极北之国”为名,发表在1942年纽约《新杂志》上)和《微暗的火》之间是什么关系?
比起谢德的诗来,我的《单王》可能不会使金波特感到那么失望。两个王国,即单王的王国(36)和赞巴拉王国,属于同一个生物圈。他们的亚北极区沼泽差不多有同样的蝴蝶和浆果。自20年代起,悲凉和僻远的国度就似乎缠绕着我的诗歌和小说。这和我的个人经历并没有什么关系。与俄国北部不同,赞巴拉和极北之国是多山地区,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假冒的斯堪的纳维亚语。如果一个残酷的家伙恶作剧地把金波特蒙上眼睛,绑架到极北之国的乡间,闻到树的香味和听到鸟的叫声,金波特不会知道——至少不会马上知道——他不是回到了赞巴拉,但他差不多能肯定他不是在涅瓦河畔。
这就像要求一个父亲公开表明他最喜欢哪个孩子,我的问题也许不合适,但在您的作品中,有您最钟爱的作品吗?哪部作品您评价最高呢?
我最钟爱的作品是《洛丽塔》,评价最高的作品是《斩首之邀》。
这最后一个问题,先生,我想回到《微暗的火》,请问王室珠宝藏在哪儿呢?(37)
藏在考巴尔塔纳附近的一处旧兵营废墟里,先生,但别把这个消息告诉俄国人。
(1) 谢德(Shade)是书中诗人的名字,但英语shade又有“阴影”的意思,与“影子”(shadow)相近。
(2) 《洛丽塔》第二部写奎尔蒂为女校学生写了一个剧本,名叫《陶醉的猎人》,洛丽塔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第七个猎人是一个诗人。
(3) Pierre Delalande(1787—1823),法国博物学家、探险家。
(4) Nighttown,都柏林的红灯区,参见《尤利西斯》第15章。
(5) 有关研究未能证实这位据称是“荷兰大师”的存在,他的名字只是字母上的一个有趣的变形词,同奎尔蒂那位字谜般的情人“Vivian Darkbloom”有一种可怜的联系。——原注
(6) C.Q.和H.H.,即《洛丽塔》中两个人物:克莱尔·奎尔蒂和亨伯特·亨伯特。
(7) 谢德长诗的最后一个词是“lane”,意思是“小巷”。
(8) Laurence Sterne(1713—1768),英国作家,重要作品有《感伤的旅行》和《项狄传》。
(9) 皇村(Lyceum),即皇村贵族子弟学校,由沙皇设立,1811年10月19日正式建校,普希金是皇村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就读时间长达六年,对学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以后每逢建校纪念日,他就以皇村或以建校日为题写诗纪念,如《皇村回忆》(1814、1829)、《皇村》(1819)、《10月19日》(1829)、《1827年10月19日》、《1828年10月19日》、《皇村雕像》(1830)等。这些诗被称为“皇村组诗”。
(10) 《微暗的火》第231诗行的注解中提到“一段漂亮的异文”,其中最后一句为“可怜的斯威夫特老头儿,可怜的——,可怜的波德莱尔”。
(11) 法语,基准点、水准点。
(12) 既然纳博科夫先生作出勘误,兰瑟丛书1963年平装本《微暗的火》以下印刷错误需要说明:第17页,中间一段倒数第5行,“sad”应为“saw”。第60页,47—48行注解21行,应是“burst an appendix”,不是“and”。第111页,172行注解第4行,“inscription”拼错了。第158页,493行注解的最后一句,“filfth”应为“filth”。纳博科夫的其他作品相对来说印刷错误不多,除了《天赋》1963年平装本,其中的错误不胜枚举。——原注
(13) mockingbird,一种美洲鸣禽,能模仿别种鸟的鸣叫。
(14) Gavrila Derzhavin(1743—1816),俄国诗人。
(15) 指《尤利西斯》第14章。
(16) 参见《尤利西斯》第13章。
(17) 纳博科夫妻子给丈夫阅卷打分,她记得品钦,但只记得他的“不一般”的书写,半是印刷体,半是手写体。——原注
(18) Charles Percy Snow(1905—1980),英国物理学家和小说家。
(19) F. R. Leavis(1895—1978),英国文学批评家。
(20) 参见《微暗的火》评注部分,42行:“我辨认得出”。
(21) Casanova(1725—1798),意大利冒险家,风流浪子。
(22) Robert-Francois Damiens(1715—1757),法国人,因涉嫌刺杀路易十五而受酷刑至死。
(23) 彼得·杜瓦尔-史密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生活及作品》,发表于《听众》杂志第68期(1962年11月22日)。1963年3月1日以“纳博科夫谈创作”为题重新发表在《时尚》杂志第141期,第152—155页。——原注
(24) 指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15—2005)的小说《赫索格》。
(25) 玛戈和雷克斯都是《黑暗中的笑声》中的人物。
(26) 参见金斯利·埃米斯对《洛丽塔》的评论,“她是一个孩子,我也是一个孩子。”——原注
(27) 在德语中,Doppelganger指酷似活人的幽灵或面貌极相似的人。
(28) 法语,《钓鱼的猫之路》。
(29) 伊利夫和彼得罗夫,即Ilya Ilf(1897—1937)和Yevgeni Petrov(1903—1942),是苏俄时期的两个作家,他们经常合作发表作品。
(30) Mikhail Zoshchenko(1895—1958),苏联作家。
(31) Yury Olesha(1899—1960),苏联作家。
(32) Ilya Selvinski(1899—1968),苏联诗人。
(33) Nikolái Zabolotski(1903—1958),苏联作家。
(34) 1936年,当纳博科夫住在柏林时,他为约翰·朗公司将《绝望》译成英语,1937年出版。《绝望》最新的也是最终的版本(纽约,1966年)如纳博科夫在其前言中说明的,是根据这部小说的初译本和俄语原版修订的。
(35) 《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的一部小说。
(36) 即“极北之国”(Ultima Thule,又译“图勒”),古代地理学者想象中最北的地区,也意为最终的目标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