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0/20页)


[1] 英文,意为厚运动衫。

[2] 阿喀琉斯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

[3] “生活之金树常青”,语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4] 希腊传说中的克里特岛国王,死后成为冥土三判官之一。

[5] 冥土三判官之二,另一个是埃阿科斯。

[6] 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作家,19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 波洛尼亚,意大利城市。

[8] 指莫扎特和他的歌剧《魔笛》。引句为捕鸟者帕帕盖诺的唱词。

[9]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兼学者,人文主义先驱。

[10]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

[11] 阜姆城,在南斯拉夫。

[12] 本书中出现的法郎均为瑞士法郎,而不是法国法郎,下文不再一一加注。

[13] 人文中学,亦称古典文科中学。

[14] 原文为法语,指一种赌博游戏。

[15] 所谓“宇宙机构”(kosmische Anstalt),似为美容院或美容商店(kosmetische Anstalt)之误。

[16] 以法国科学家勒内·雷奥缪尔(1683—1757)命名的温度计算法。

[17] HC,汉斯·卡斯托普的起首字母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