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5/19页)
[524]穆台奈比(915-965),阿拔斯王朝著名诗人。
[525]“伊斯法罕”,纪伯伦在他的《音乐短章》中说:“‘伊斯法罕’是一种曲调,其回声是搀杂着死亡与悲哀的苦涩,是泪水混含着忠诚的恬静”,“是希望断绝之人的呻吟”。
[526]“纳哈万德”,纪伯伦在他的《音乐短章》中写道:“‘纳哈万德’是发自忧伤灵魂深处的一种声音;是被抛弃的人,在他被疏远折磨得精疲力竭之前,乞求怜悯他的最后一息所形成的一种曲调。”
[527]阿施塔特,古代近东地区所崇拜的女神,司爱情和生育。
[528]伯勒阿,腓尼基人所崇拜的太阳神。
[529]泰姆兹,巴比伦人所崇拜的丰收神,即腓尼基人的美神艾杜尼斯。
[530]堆卜亚,黎巴嫩一农村,位于凯勒卜河附近,供贝鲁特城用水的水库就在此处。
[531]鲁斯图姆帕夏,生于佛罗伦萨,1873-1883年任黎巴嫩行省省长。1887年在贝鲁特附近建造“帕夏桥”。
[532]1860年,叙利亚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徒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各国授权法国派遣远征军前往干涉,并“恢复秩序”。
[533]君迪,即艾敏·君迪(1756-1849),叙利亚诗人,生于霍姆斯。有《诗集》传世。
[534]哈逊,即里兹格拉·哈逊(1825-1880),叙利亚阿勒颇文学家。1800年在伊斯坦布尔创刊阿拉伯第一份报纸《形势明镜》。
[535]迈拉什,即弗朗西斯·迈拉什(1835-1874),阿勒颇文学家。复兴文学家之一。有《真理之林》等作品传世。
[536]哈达德,即胡里·优素福·哈达德(1865-1949),黎巴嫩文学家。曾从事教学,他的学生有纪伯伦、马龙·阿布德。
[537]伊玛目沙菲仪(767-820),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学派之一的沙菲仪学派的开创者,生于巴勒斯坦加沙,逝于埃及。其学派盛行于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南部、东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新疆等地区。
[538]跨时代诗人,指生活在蒙昧时代和伊斯兰初期的诗人。伊斯兰教出现之前的时代称为蒙昧时代。
[539]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阿拉伯诗人、数学家、天文学家。这位才气横溢的学者精通哲学、法学、历史学、数学、药学和天文学等,但留存至今的作品只有几本形而上的小册子和一篇关于欧几里得的论文。
[540]哈拉吉(858-922),苏菲派大哲学家。生于波斯贝达区图尔镇,从小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因宣传神秘主义,树敌颇多。主张除真主本体外,世界上别无实存,世界只不过是幻象;认为真主借万象而与人对话,使人类的本体与真主的本体化为一体。
[541]迈阿里(973-1058),阿拔斯王朝时期的著名盲诗人。著有七十部诗歌与散文。
[542]伊本·路西德(1126-1198),阿拉伯逍遥派哲学的集大成者。受家庭熏陶,自幼富于钻研精神,二十多岁便在法理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方面崭露头角。他留传下来的作品,仅哲学和神学方面的就有一百一十八种之多。许多著作被译成希伯来文或拉丁文。
[543]卡路伯,基督教传说中的小天使。
[544]沙路伯,基督教传说中的小天使。
[545]髑髅地,基督受极刑之地。
[546]伊玛目,原意为领拜者,可引申为伊斯兰教学者。
[547]奈姆鲁德,大地上的第一位暴君。
[548]奈卜赫德,公元前605-前562年巴比伦国王。
[549]拉美西斯,古埃及法老。
[550]亚历山大,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前323)。
[551]凯撒(约公元前100-前44),古罗马统帅,政治家。
[552]汉尼拔(公元前247-前183/182),迦太基人,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一生与罗马共和国为敌。公元前195年他离开迦太基,投奔叙利亚安条吉三世。他受命指挥一支舰队,因缺乏海战经验而被击败。有人说他假道克里特岛,逃往俾提尼亚,因惧怕被引渡而服毒自杀。
[553]拿破仑(1769.8.15-1821.5.5),法国将军,法国第一执政和皇帝。
[554]老子,春秋末哲学家、道家创始人。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一说即太史儋,或老莱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他。第一个提出“道”是世界的本原,“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现存《老子》一书是否为他所作,历来有争论。
[555]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
[556]阿里·艾卜·塔里布(卒于661年),伊斯兰帝国第四位哈里发。
[557]埃扎利(卒于公元1111年),苏菲派哲学家。
[558]贾拉勒丁·鲁米(1207-1273),中世纪著名的伊斯兰神学家、诗人。
[559]巴斯德(1822-1895),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
[560]西伯维(约?-796),语法学家。生于波斯的白依达,成长在巴士拉。
[561]乌苏德(约?-600),蒙昧时期诗人。以艾阿沙·白尼·奈赫舍勒而知名。
[562]伊本·欧盖勒(1298-1367),埃及语法学家。
[563]瓦特鲁战役,瓦特鲁系比利时一城市,位于布鲁塞尔以南,公元1815年,英军在此大胜拿破仑。
[564]堪他尔,重量单位。
[565]阿卜杜拉·布斯塔尼(1854-1930),黎巴嫩诗人,语法学家。毕业于黎巴嫩著名的希克玛(睿智)学校。对阿拉伯语语法、句法、词汇学、韵律学等研究均有很深造诣,是阿拉伯诗剧的先驱。著有《句法》(1900)、《布斯塔尼辞典》(上下卷1907)、诗剧《希罗多德之死》、《两朵玫瑰花之战》等。
[566]奥特里比,古希腊人的音乐之神的新娘。
[567]奥尔甫斯,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有超人的音乐天赋。他的歌声和琴韵十分优美动听。只要他一唱歌弹琴,各种鸟兽木石都会围着他翩翩起舞。
[568]大卫(1810-1876),法国作曲家。
[569]穆苏里:伊斯兰帝国拉希德王朝的宫廷歌手。
[570]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作曲家。
[571]莫扎特(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天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中心人物。
[572]阿卜杜·哈穆里(1845-1901),埃及19世纪的著名歌唱家、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