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2页)

除了皇子公主外,也就只有几名太后的母族子弟以及昭德帝的母族子弟在上书房上课。能够被家族选中来宫中上课的人,都不是蠢货。不管心中怎么想,表面功夫都做得很不错。

这也就让三公主和二皇子的消极怠工,在一众人之间,格外明显。至于六公主,因她素来存在感不强,倒是被人忽略了过去。

夫子不悦地看着二皇子:“老臣观二殿下对老臣方才说的不以为然,不知二殿下是否有别的见解?”

二皇子不曾料到自己竟会被抓包,愣了愣,他很快就回过神来,思考着究竟是向夫子认错,还是直接找出实例来,反驳夫子的话。

这时候,二皇子想起皇贵妃曾对他说过,昭德帝最不喜庸人。他的回答,可以偶尔犯些错误,但绝不能流于平庸。

若是他直接向夫子认错,承认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只怕,父皇会对他很失望吧?

二皇子的心中很快便有了决断。他抬起头,对夫子道:“先生的话,学生的确不敢苟同。赵惠文王与其兄不合,未致赵衰;汉初七王之乱,未致汉亡;唐初玄武门之变,更令李唐步入盛世。可见兄弟亲族是否和睦,与兴衰并无太大干系,高位唯能者居之。”

听了二皇子的话,夫子未予置评,又问坐在下首的三公主:“三公主可也是这种看法?”

三公主犹豫了一瞬,终是道:“我只是一个女流之辈,不懂这些兴衰之事。”

“三公主是因不懂,才漠不关心么?”夫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唇畔划过一声轻叹。

“皇上,老臣已按照您的吩咐,为皇子公主们上了这堂课。只是,老臣才学有限,怕是教不了二皇子与三公主了。”夫子能够将一身学识教给他的学生们,却改变不了他们的心性。

众人闻言,惊讶地回过头,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昭德帝已站在了教室的门口,将课堂上发生的一幕尽收眼底。

“好个能者居之!若是今日朕不在这里,只怕也不会知道,朕的二皇子竟会有这等雄心壮志!”

昭德帝看向二皇子的目光十分复杂幽深,再也寻不到一丝一毫慈父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