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监狱与流放(1834—1838) 第十二章(第5/5页)
2 特务机关“沙皇办公厅第三厅”的办公室主任,本肯多夫的得力助手。
3 佩利坎(1790—1873),波兰维尔诺大学教授和校长,反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和1830年的波兰起义。
4 这类杰出天才中的新秀便是知名人士利普兰季,他提出了创办暗探研究院的建议(1858年)。——作者注(按:利普兰季是沙皇的警察和暗探头子。)
5 这是另一个圣西门:路易·德·鲁弗雷·圣西门公爵(1675—1755),法国政治活动家,所写《回忆录》记载了路易十四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而且文笔流畅,读者极广。
6 原文是法文。
7 梯也尔(1797—1877),法国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曾任内阁总理等职。《法国革命史》是他的重要著作,共十卷。
8 《地球表面灾变论》的“灾变”在法文中与“革命”是同一个词。
9 这四个人是:赫尔岑,奥加辽夫,萨京,伊万·奥博连斯基。
10 不言而喻,这是无耻的谎言,卑鄙的警察伎俩。——作者注
11 见果戈理的剧本《钦差大臣》第四幕第十一场:市长把铁匠抓去当兵,铁匠老婆认为按照法律,轮不到铁匠当兵。在她的一再追问下,市长最后说,铁匠“是贼,虽然他现在没有偷,以后总有一天会偷,这次不当兵,反正明年也得当兵”。
12 哈兹(1780—1853),当时莫斯科监狱医院的医师,一个以自己的慈善行为著称于世的人物。
13 原文是德文。
14 原文是法文。
15 乌特金(1796—1836),平民出身的画家,后死在狱中。
16 伊巴耶夫(约生于1804年),被捕前是陆军中尉,后被流放至彼尔姆。
17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兄弟。
18 拉赫京(1808—1838),赫尔岑的同学,他的小组的成员,被流放至萨拉托夫省,死在那里。
19 索罗金,画家,与赫尔岑同时被捕,后被流放至科斯特罗马省,1842年回莫斯科。
20 19世纪初意大利的秘密革命组织,宗旨是争取民族解放,消灭外国封建专制统治,后为“青年意大利”所代替。
21 这是赫尔岑回忆1852年他的妻子在尼斯安葬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