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须知单(第2/3页)

变换须知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①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②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注释:

① 同:同一口锅。

② 枉死城:地狱的一部分,冤枉屈死的鬼魂都前往枉死城报到。

器具须知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然宣、成、嘉、万①,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板②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注释:

① 宣、成、嘉、万:明朝以官窑瓷器知名的四个时期,宣指宣德时,成指成化时,嘉指嘉靖时,万指万历时。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和成化年间的五彩瓷,至今仍然是收藏界最热门的顶级藏品。其实,早在袁枚所在的时代,明朝这四个时期的官窑瓷器已经很贵重了。

② 板板:模板,刻板,都是要事先雕刻好纹样,事后不再有变化。引申为不知变通。

上菜须知

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①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②之。

注释:

① 振动:刺激。

② 提醒:提神醒酒。

时节须知

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①,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②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

注释:

① 行鞭笋:夏末和初秋时,大多数竹笋都隐藏于地下,如同竹鞭,这种笋就是行鞭笋。

② 刀鲚:刀鱼。春末夏初,刀鱼从海里游到江河中产卵。过了这个季节,刀鱼就会变得骨刺坚硬,不好吃了。

多寡须知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①。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问: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注释:

①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此处必须特别注意,袁枚说的是一种菜品中的贵贱搭配,贵物是指此菜品中相对较贵的食材,贱物指的是此菜品中相对较便宜的食材。

洁净须知

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①,不可以捣粉②。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③。”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注释:

① 臼:舂米的器具。

② 粉:米粉、玉米粉或豆粉。

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用纤须知

俗名豆粉为纤①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②齐呼曲麸③为媒,媒即纤矣。

注释:

① 纤:芡粉。袁枚记载的芡粉都是豆粉,现今所用芡粉多用土豆粉或红薯粉。

② 《汉制考》:宋朝王应麟写的四卷笔记,是关于汉代制度的一些文献摘抄。

③ 曲麸(fū):发酵过的谷物表皮,汉朝时用来做芡粉用。曲,主要原料是麦子和稻米。麸,谷物表皮。

选用须知

选用之法,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勒①。炒鱼片用青鱼、季鱼②,做鱼松用鱼③、鲤鱼。蒸鸡用雏鸡,煨鸡用骟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莼菜用头④,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余可类推。

注释:

① 硬短勒:五花肉。

②季鱼:鳜(guì)鱼。

(huàn)鱼:草鱼。

④莼菜用头:莼菜用菜尖嫩芽。莼菜,一种水草。头,菜尖。

疑似须知

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此疑似①之间,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浓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谓也。若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矣。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

注释:

① 疑似:看起来很像,实际上相去甚远。

补救须知

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①,原无需补救。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鱼者,宁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此中消息②,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注释:

① 式:平常分寸。

② 消息:关键。

本分须知

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因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①。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秀才下场②,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③,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生考而摹仿之,则掇皮④无异,终身不中矣。

注释:

① 邯郸故步:出自《庄子·秋水》的典故,成语为“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