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结局(第2/7页)
他比较感兴趣的是新的教工制度。
教工经过官府审核,成为官方教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官吏的一种,进入了体系当中,这就相当于多了一个为官的途径。若是能成的话,可以说是卖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好。
沈老自身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这件事的实施,他乐意之至。因此叶芷清的事在他这里,便得了首肯。
沈老同意了,接着就是杨道应这边。
叶芷清一直都知道这位杨阁老同风清不对付,但是官场中人,敌人和朋友,说白了都是真真假假的□□,哪里分的上绝对。
杨道应和沈老差不多的态度,百工学院没有触及他的利益,他自然不会阻挠什么。
就这样,四位辅政大臣,其中三位同意了,这事也算成功了一大半。
不过叶芷清还是按照程序走,又分别去拜访了最后一位辅政大臣,最后得到了全通的成就。
辅政大臣们同意了,这事很快就被放到了廷议上。只不过叶芷清只提出百工学院的事,而新的教工制度则由沈老他们提了出来,这也算叶芷清间接的卖了个好。
廷议上,百工学院的设立被通过,接着很快就由报纸传播了出去。
不得不说,有了报纸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方便很多。只能官府发行的报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服力很大。不过就算是这样,百工学院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水花。
相对于第一才子第一花魁这些事情来说,百工实在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叶芷清既然决定要去做,就算影响力再低,也还是得埋头去干。
首先是学院的选址,叶芷清身为司农寺苑监,别的做不了主,但是批一块地方半个书院还是问题不大的。
思来想去,她把书院的院址放在了城郊外的地广人稀的上林苑。
院址选好,学院建造的相关事宜就交给工部的人来处理着。而在建造学院的期间,叶芷清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招揽师生。
好在工部的工匠们,谁不认识几个同行。从他们那里,叶芷清就套到不少百工宗师的地址。
二话不说,她立即让人带着她的亲笔信函去把人请来。
那些受到贤王妃邀请函的宗师们,有人不屑,但是也有人心里生出一些希望。谁不想将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得到世人的认可?就是不知道这次是不是个好机会。
但不管结局如何,总要试试才行。
于是,在这个夏天,全国各地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百工宗师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京城的方向出发。
在叶芷清等待宗师们到来的时间里,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小皇帝和小皇后闹别扭了。
被小皇后召进宫的叶芷清见到皇后脸上抹着厚厚的脂粉,眼睛也红的像兔子一样。这丫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小半年来召见她的次数多了还是怎么,到后来发展到一有事就找她倾诉。
叶芷清都奇怪她怎么不去找她的母亲安国夫人,但是皇后要讲给她听,她也只能乖乖进宫当树洞。
皇后脸上擦了脂粉,那就是不想人知道她被打了的事,叶芷清自然不会特意去问。不过在事后,她还是稍微打听了一下怎么回事。
很快的,她就知道了原因。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子嗣的事。
帝后大婚已经半年,皇后半点动静都没。身为皇后母亲的安国夫人担心以后女儿生不下嫡长子,所以让女儿趁着陛下后宫还没其他女人的时候,抓紧时间,并且还献上了秘药。
用在子嗣上的秘药,究竟是会是什么功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幼帝为了不过早的诞下子嗣,里里外外的防备着风清和圣昭太后,万万没想到差点在皇后这里中了招,于是一怒之下扇了皇后一巴掌。
“信任崩塌的开始啊。”叶芷清听完,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而事实上,幼帝去中宫的次数也明显的减少了起来。
他不信任任何人,出了这样的事,他不仅鲜少去皇后那,还把自己宫里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了个遍,就连入嘴的东西都必须要黄大伴吃下一刻钟后才肯动。
皇后也明显感觉到陛下对她的疏远,她心里又急又悔,连带着也埋怨起母亲来。但为了能重新恢复和陛下的关系,她只好梗努力的和贤王妃拉近着关系。
百工书院马上就要开起来,叶芷清也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在宫里耗,于是,她让风清给幼帝献上了一位难得的美人。
三人一场戏,让他们自己慢慢互掐去,她还有事要忙。
差不多七月底,已经有十来位百工宗师齐聚京城。
叶芷清为了招待他们,特地包下了京中最大的客栈给他们住。而她自己每天则往客栈跑,同他们商量百工分类以及课程知识等等的安排。
这些人才是百工学院的底气,她给予引导,具体还是得要他们来推动进程。
本来大家都还有些担忧,现在见她抛下高贵的身份,与他们同坐一堂商量着学院的大小事宜,宗师们多多少少有些动容,再加上他们也有一颗想发扬百工的心,一拍即合之下,对学院的事,他们倒比起叶芷清还要上心的多。
有了宗师们的帮忙,再加上风清这边也时不时给予意见,百工学院的雏形渐渐形成。
时年九月,百工学院正式挂牌开学。然而,尽管报纸帮着提前广而告之了两三个月,来百工学院报名的人满打满算,也就百来个人。
在人口有几十万的京城,这点人数可以说得上是寒酸。
开学当日,叶芷清和各大宗师们看着这些年纪大小不一的学生们,只感觉一阵秋风萧瑟。
“慢慢来吧。”他们相互鼓励道,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慢慢来究竟要慢到什么时候,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这样安慰自己了。
百工学院就招到这么点人数的事,让外面不少人嘲笑他们纯粹是在瞎用工。因为里面还有农学,有人更是讥讽道:“去那破学院就是去学种地?真想学种地那回家和我爹学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个钱去跟你们学。”
此类的声音不一而足,导致来百工学院报名的学生,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最后学院里只留下七十来个人。
这七十来个人大多数是为宗师们而来,一小部分则是纯粹为了学艺,好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不管他们为什么目的而来,但叶芷清十分清楚,百工学院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些人的了。
虽然兼顾百工学院这边,但是叶芷清司农寺的职位依旧留存着。每日去点卯的时候,遇到熟人总会调侃她几句,问她百工学院有没有再加人、要不要他们帮忙之类。
叶芷清知道他们或许没什么恶意,但是打心里不看好百工学院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