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登基为帝(第2/3页)

之所以是副统领,是因为如果是正统领的话,江清越要处理很多公务,那自然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周睿安了啊,周睿安是绝对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所以江清越就成了御前侍卫,随行君侧。

江清越守在御书房外,大内总管小福子从御书房内走出来:“江侍卫,陛下宣您进去。”

小福子恭敬地对着江清越说道,江清越嘴角忍不住抽了抽,非常想要拂袖而去,不是她没有君臣观念,可是半天宣见八次!八次!谁受得了!就问问谁受得了!

江清越在一干侍卫炙热的目光下,跟着小福子走进了御书房。

江清越一走,就有一侍卫对着一边的英挺男子说道:“大人,您跟着陛下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也没见陛下这么器重,这小子凭什么这么得陛下器重?大人可要小心些,别让这小子越过了您去!”

大内侍卫统领叫张琦,此人以前是周睿安安插在宫里的探子,为周睿安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他在宫里多年,对宫中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这次周睿安论功行赏,便封他做了大内侍卫统领。

张琦一直在宫里当差,跟在周睿安身边的时间不多,所以并不知道周睿安和江清越的关系,看着自己的一个属下比自己还受陛下的器重,张琦心里也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张琦瞪了说话的侍卫一眼:“陛下做事也容得你置喙?好好当你的差,别出了岔子!”

侍卫冲着他讨好地一笑:“属下这不是替大人觉得不值嘛,大人为陛下出生入死的时候,这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呢……”见张琦蹙起眉头,他连忙轻打了自己一下:“是属下多嘴,属下不说了。”

张琦没有说话,只是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江清越一进去,刚想要抗议周睿安别一天到晚的召见她,周睿安便先开口了:“这关有为,倒真是有几分气性,我本是打算把他调入内阁,可他却拒绝了,说是不愿升迁,只想做大理寺寺卿,清越,你与他关系好,要不你去劝劝他?”

江清越这才道:“关大人是觉得大理寺可以实现他的抱负,无论是恶去劝,他都不会离开的。”

周睿安挑眉看向她:“你真的这么觉得?”

当然不是!关有为不肯入内阁还不是因为你!内阁大臣看似是风光无限,但每日都要觐见皇上,是皇上手里的一把刀,关有为被周睿安坑怕了,这才不肯进内阁遭受摧残!

“是……吧。”江清越不怎么确定地说道。

江清越觉得有些头疼,唉,也不知道她这算不算欺君之罪。

周睿安看了她一眼,最后笑眯眯地说道:“好吧,我相信你好了!”

江清越叹了一口气,“那陛下可不可以答应我一件事?”顿了顿,她忍无可忍地说道:“能不能别再动不动的宣我觐见了!你不知道,现在那些太监宫女都传成什么样了!”

江清越相貌清俊,又是周睿安钦点的副统领,给予厚望,而且动不动就算无事也要宣她见一见,最重要的是周睿安还拒绝了大臣们选妃的提议,这是多么容易引人误会的事情啊!

所以那些无聊的太监嬷嬷们私底下都在传,周睿安其实是有龙阳之好,江清越就是那个勾引陛下的小白脸。

第一次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江清越面无表情,因为她发现,好像还真的就是这么回事!

江清越道:“我知道,你这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我安心,但是,你也要注意一点啊!你现在已经是皇上了!大靖朝还没出现过一个断袖的皇帝呢!”

自从周睿安登基为帝之后,对江清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甚至是比以往对她更好了。

这其实都是为了让她安心,他在外面都是自称为‘朕’,可是对着他还是总说说‘我’,再比如说,他在她面前总是会撒娇耍赖,比以前更甚。

上次有大臣在早朝的时候提了一句,周睿安后宫空虚,膝下亦无子嗣,应当广纳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当时,自从登基之后,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周睿安勃然大怒,冷嘲热讽地喷了那大臣面红耳赤,开口就道‘朕看你是太闲了!差事办不好,净是关注后宫的儿女情长!’。

接着又说什么‘柳州战事未平,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你居然还想着要朕广纳后宫?你是何居心?’。

最近周睿安的脾气一直都很好,以至于很多大臣们都忘记了,周睿安发起脾气来是多么可怕,满朝群臣被吓得胆战心惊,殿外的江清越听到里面的动静,都忍不住开始同情这些大臣了。

这次的事过后,众大臣们都知道,周睿安现在还无意纳妃,再没人敢提这事,周睿安也总算消停了一些。

然后周睿安时不时地召见江清越的消息传出去,周睿安又有了一个断袖的名声。

江清越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周睿安都是为了她,她虽然感动,但也不希望他这样糟蹋自己的名声。

“这又怎么了?”周睿安含笑着说道:“上次那些大臣一个劲儿的要我立后,我当时就想回复他们,他们来烦我干什么?他们应该去问问皇后娘娘才对,她什么时候答应嫁我了,他们才有皇后,这事我做不了主,要不下次再有人提这事,我就让他们去问你了?”

“你敢!”江清越眼睛一瞪。

周睿安立刻就委屈地看了她一眼。

江清越挑了挑眉头,看向他的桌案:“你今日没有奏折要处理?”

当皇上是真的很忙,要处理整个国家的国政,平时周睿安宣她觐见,也都是为了诉苦,说自己有多辛苦,让江清越好好安慰他。

他的案上果然放着厚厚一摞的奏折。

周睿安不甚在意地说道:“不必看,都是说那么一件事的。”说着,他隐隐蹙了蹙眉头,似是有些无奈的样子。

江清越闻言,心中便有些了悟了,她叹了一口气:“是因为边关的战事吧?这鞑靼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我可是听说,民间可有了不少不满的声音。”顿了顿,她看向周睿安:“你可是有别的准备?”

大靖一向自诩泱泱大国,以往哪怕是宣德帝在位的时候,面对战事一向都是很硬气的,颇有些‘你要战,我便战’的雷厉风行,这次鞑靼军围了柳州,周睿安却按兵不动,并没有打算迎头痛击,这让很多百姓们都觉得不满,认为丢了大靖国的颜面。

现在百姓们议论纷纷,还有人说,周睿安一点都不像当年的老晋王,若是老晋王还在,哪容得了鞑靼如此嚣张?

不过江清越并不这么认为,这次周睿安的行为本来就有些奇怪,他不止是写了公函,甚至还派人去国都,说是要把公函亲自送到鞑靼王手上,江清越觉得那封公函的内容可能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