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革新(第2/5页)

除了这些,袁萝还在民间推行了屯学的制度。

在这个时代,想要普及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情,财政会直接崩溃的,袁萝就效仿了古代的屯兵制度,出台了屯学这个方案。

主要面对的是城中小商户小农户家的子女,原意送入学堂的,可以将子女送入教导。

学堂里所教授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还有更广泛纷杂的算学格物,而且女子也能进学,学习纺纱刺绣织布等技术,如果说各州郡的书院相当于后世的大专大学,那么袁萝所推行的这个屯学,相当于古代版本的技校了。大多数人一年半载后学到了一技之长,就可以毕业谋生。少数优秀的人才,可以继续向上考学。

屯学的学子在课程之余,也要耕种土地,经营产业,达到自给自足。在这个时代,如果无法做到收支平衡,任何良政都会变成祸害百姓的恶法。

屯学的收支平衡,一部分是靠着自己的田地和商品的产出,而另一部分,她准备用国债来解决。之前地方官府都有向富商借贷的习惯,但这种借贷很多都是有进无出,所以名为债务,实为捐助。袁萝却想要将这东西当做一个长期的行业来进行。所以一定要有借有还。这个“还”,可以将债务转嫁给学堂里的人,以助学贷款的模式,学成之后的人必须为捐助之人工作一定年限。甚至将来百姓渐渐接受了这个制度,发现从屯学中出来的子弟有一技之长,能赚钱更多,而争相将子女送入的时候,还可以收取学费。

这个制度从后世来讲并不算公平,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难得的仁政了,尤其为底层的百姓提供了一个上升途径。

毕竟,科举也只是寒门读书人的晋身之道,跟普通的劳苦大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这一天袁萝处理完奏折。

程巍呈上一道锦麟司的秘奏。

翻开折子,看着熟悉的端丽笔迹,袁萝笑了笑,定神细看。

这一年多来,蔡云衡在北戎的地界上干得不错,两个公然称帝的北戎部族被灭掉,杀鸡儆猴之下,几个蠢蠢欲动的部族都消停下来。虽然暗地里的小动作不会停,明面上还是上了降表。

至于如何彻底收服,还需要长期的经营。

而连延秋的这份奏折,就是长期经营的一部分。关于北戎和中原的通道问题。

在山道中开凿太过麻烦,耗时良久,在深思熟虑之后,连延秋决心利用银丹湖这个现成的地利,湖上建桥,沟通两地。

将来如果有战事,这座桥破坏起来也容易。去年就上过密折,袁萝思量之下,同意了这个主意。如今桥梁已经建地差不多了。

奏折里详细说明了施工的进度,以及两地边境百姓的状况。之后又交代了北戎境内的局势,以及需要朝廷配合落实的几项政策。袁萝一一记下,准备交代朝臣办理。

在奏折的末尾,连延秋又提到了另一件事。

“陛下欲以女子为官,此事宜早不宜迟……”

袁萝目光一僵,女子科举之事,她除了韦皎皎,都没有跟第二个人提起过。连顾弈都没说。而小丫头看着咋咋呼呼,其实很有分寸,绝无外传。如今竟然被这家伙知道了。

从哪里知道的,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吗?

袁萝略想了想,很快找到了答案。在最近几期晋江报册上,她授意连载了孟丽君的故事,算是稍微敲敲边鼓。这家伙虽然远在北戎,但每一期的报册,程巍都安排锦麟司的线路传递过去。

真是狡猾的家伙。袁萝哼了一声,压下心头的不爽快。

女子科举这件事,她的本意是缓缓推进,毕竟大众层面上,女子的受教育程度远逊于男子,就算此时将女子列入名单,也是白搭,根本考不上!袁萝的计划,是准备先利用十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屯学的基础上推广女子教育,有优秀的女子可以提拔进修,在学术上有了成绩,然后再改革科举制度。

不过在送来的奏折里,连延秋却有不同的看法。

“若是陛下决心推举此事,正是如今女子学识贫陋,才好插手改革祖制。”

袁萝略一思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她毫不怀疑,自己要让女子参加科举,满朝文武会一起反对。权力这块大饼,你多吃了一口,我就会少一口,这是绝没有后退余地的。

现在改革制度,让女子入朝为官,反而阻力更小。因为在朝臣的眼中,女子大多都是目不识丁之人,少数所谓的才女也只是伤春悲秋,会做点儿诗词,顶多当皇帝的文书记录官职。无足轻重,皇帝是女子了,用点儿女官贴身服侍也是正常。所以从制度上改革,比较容易通过。等将来女子从学的人多了,人才辈出,想要改革祖制,掌权的人起了警惕之心,反而不容易了。

对于这件事的开局,连延秋还提供了一个阴损的主意。

就仿照着孟丽君的故事,找一个身份尊贵又学识不错的,直接男扮女装参加科举,之后再揭发。

现在科举搜身不够严谨,再加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不许女子参加科举。到时候,给这位女扮男装的“勇士”一个不高不低的名次,再配合报册宣传发动。争执之后,最终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结果。

这个主意倒是可行。袁萝想了想,摆开桌案,开始提笔写回信。

几天之后,想要开展这个计划,却又发现了难题,想找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才女,似乎很不容易啊。这个时代的才女,大多通晓点儿诗词歌赋,走婉约华丽风,跟科举试题有差距。尤其今年她又插手改革了试题内容,更加贴近民生政务,擅长这些的女子更少了。

虽然连延秋也暗示了,自己可以事先透露一点儿试题内容给对方,确保考中。但以那帮文臣的狡诈,之后肯定会有各种试探,如果本身才学不够扎实的话,很容易露马脚。

大概是袁萝这几天太过发愁了,顾弈很快察觉到了。

听着她讲述这件事情,顾弈略一思忖,倒是给出了一个好法子。

“反正都是当官,文的不成,不如来武的。”

袁萝眼前一亮,瞬间想到了花木兰的故事。

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既忠君爱国,又孝顺尊长,简直是太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了!

“这个主意好!”袁萝拍手称赞。

“所以遇到难题,不必太发愁,说出来一起帮你解决。”顾弈抚摸着她的后背,温声说着。

月光清亮,花香醉人。

殿外的宫人以为女帝和将军正在说着什么甜蜜缠磨的私房话,纷纷体贴地退避了出去。

却万万想不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的是怎么坑这满朝文武。

很快两人拟定了一个“阴险狡诈”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