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第2/3页)

“不行。”他斩钉截铁。

“那就请您给起一个?”

“安妮,怎么样?”

“行。”

我的办公室在十一楼1107号,英文部。和我共一间房的是与我同时进公司的另一名女生,唐玉莲。虽说这间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临窗,且隔音效果良好,但房子有一整面墙是透明玻璃的。所以,无论你干什么,外面的人都看得见。

唐玉莲的个子不高,五官长得很精致。我觉得,很有点伊能静的味道。

我打趣她:“嗨,你是不是伊能静的妹妹?”

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脸上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恨死伊能静了,每个人都说我像她。K歌的时候都逼我唱她的歌。”

“你长得不比伊能静差,”我打开电脑,“真的。”

“上午的培训真累啊。咱们的萧总真能说!我早就想上厕所了,看他一脸严肃吓得不敢去,真真折磨死我了。”她一个劲儿地抱怨。

“我也是。我有点想戴耳机听歌,想了想,不敢。对了,那个英文部的主任,真是个美女!”

“她是萧观的现任女友。你要表现好哟,不然人家会吹枕头风的。”

“现任女友?”我问,“你刚来,怎么知道?”

“我有同学在法文部,经常八卦。萧观同学年少多金、风流倜傥,前后有N届女友,多是投怀送抱。就是现在这位陶心如陶主任,也是追他追得好不辛苦。前些时萧总胃病住院,陶姐不是广东人,天天为他学煲汤,唉,希望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难怪中午吃饭都没见到你,敢情听八卦去了。” 想到读书人都有午睡的习惯,可是九通规定,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我于是又说,“我有雀巢咖啡,来一杯提提神?”

“好啊好啊,咱们快点开始干活。”她把怀里抱着的一叠文稿递给我,“这是分给你的。得按期交稿,赶不完就算违约。”

我没坐下来,径直去冲了两杯咖啡。

回来时,看见唐玉莲已经在电脑里飞快的打起字来。我从包里掏出一本巨大的《韦伯斯特词典》,问她:“你不要字典吗?”

“我有最新版金山辞霸,电脑里装满了各种翻译软件。”

我想求她给我也烤一份。想了想,没张口。初次相识,不知底细,还是不要随便求人帮忙吧。岂料她指着桌上的一个U盘说:“喏,全在这,你拿去装吧。信不信由你,蛮管用的。”

“谢谢。”

她有一台非常小巧的索尼笔记本。我没有笔记本,从来都是去学校的机房或网吧上网。我的作业都是手写的。是的,我还停留在手工作坊时代。一进九通,看见每人都配有一个台式电脑,心中窍喜不已。

打开文件夹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萧观会出这些令人抓狂的古文试题。我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拍卖行的拍卖手册。上面全是中国古董:书法、绘画、瓷器、印章、家具、玉器、青铜器等等。每件拍品都附有一段关于此物来源和价值的详细说明。在说明中大量引用奇崛古奥的文言,是免不了的事儿。

我禁不住抬头问:“哎,玉莲,你翻的都是些什么?”

她狂打字,头也不抬:“标书。工程标书。你呢?”

“拍卖行的手册,严重郁闷。”

翻译标书其实是这里比较常见的工作,我事先也有打听,在申请工作时,特意狂补了一大堆工程词汇。

“幸亏这活儿没分配给我。”她说,“我的古文不好。中文这头就不懂,英文那边怎么译?听说这些手册以前都是先由底下人译过,部主任审阅,再交萧总三审。可见他有多么不放心。其它的文件,标书什么的,部主任审阅之后就可以交稿了。”

我呷完半杯咖啡,着手译第一本手册。一共十件古董。八大山人的画、宋徽宗的花鸟图之类。头一件就是乾隆帝的一套石田玉印章。每个印章的四面都有铭文。我译了一上午,把《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典故辞典》、和林语堂的在线辞典翻了个遍,才译出来其中的一条。

合同上写着,十五天译完。我必须在十天内交出初稿待审。

这十天,我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紧张得连澡都没时间洗。第十天的早上,我把电子稿和打印稿交给了英文部的主任陶心如。她花了一天时间替我改,让我更正之后,交萧观终审。

陶心如改得不算多。她把我的一些形容词改得更加古雅。不愧为主任,果然有功力。

我把更正稿传给萧观。一个小时后,他电邮打回来了第一页,词语、句式、改动多多。

萧观打电话过来说:“我只改第一页,你自己研究有哪些毛病。然后,把后面的一一改过。再传来我看。”

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研究他的路数,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修改,然后,传给他第三稿。第三稿很快又打了回来,我译的第二页,他又做了不少改动。然后说,照此法修改后面的几十页。我一直改到合约到期的倒数第一天,前前后后改了五次,才算通过。

第二天吃午饭见到他,我的脸都是绿的。

“现在你明白我的标准是什么了吧?”他说,闲闲地看着我。

“您的标准是perfect。”我没精打彩地答道。

“你的古文基础不错,读过中文系?”

“我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这么说,是家学?”

“谈不上,有一点点吧。”

他凝视我的脸,终于说了一句比较温暖的话:“给你一天假,回去休息一下。”

“工资照发吗?”

“还有奖金。”他居然很大方地拍了拍我的肩:“安妮,Well done.”

我译了整整两个月的拍卖手册,每次都要改好几稿,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最难译是陶瓷,里面居然有长篇大论地介绍宋代瓷器的烧制过程。我不敢当面拒绝,私底下叫苦连天。每碰到一个难点,我都郁闷得跑到楼下后门放垃圾的地方吸烟解愁。

回头过来看玉莲,她得心应手地译着标书与合同。轻车熟路,又快又好;手在键盘上畅快地敲打,声声入耳。

两个月过后,我终于时来运转,也开始译标书与合同。这些文件都有法律效用,对准确性有极高的要求。译了两个月,我对里面的词汇已相当熟悉了。有一天,陶心如突然电话叫我到她的办公室去一趟。

“安妮,”她示意我坐下来,“你工作表现不错,萧总昨天亲自提议,将你提前转正。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拿试用期的工资,而是享受这里正式员工的所有待遇。”

我说:“谢谢主任的关照。”

她迟疑了一下,又说:“萧总近来在谈一笔大单。有公司需要从我们这里雇用几个长驻翻译,人事关系留在九通,薪水由那边来发。他们急需用人,给我们开了很好的价码。当然,他们对译员的要求也很高,给的报酬也相当可观。我们这边本来不想放人,所以提出来一周五天,三天在那边工作,两天回总部工作,他们不同意。理由是这中间牵涉到所译文件的商业机密,所以他们提出来长驻两年,还需要译员签定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