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2/2页)
几天之后,我仍然没有看完这些资料,但,凭我的判断,这故事并不见得惊天动地,或曲折离奇。可是,它让我感动了,深深地感动了。不只感动,而且震动。感动在那点点滴滴的真实里,感动在那零零碎碎的小事上,而震动在那出人意料、令人难以置信的“结局”中。等不及看完这些信,我再打电话给韩青:
“你可不可能到一趟台北?当面把你们的故事说给我听?”我问,不忘记再补一句,“可是,我不一定会写。”
“可能,太可能了!”他急切地说,几乎立刻就作了决定,“八月一日是星期天,我不上班,我可以乘飞机来台北,不过,你要给我比较长的时间。”
“好,整个下午!”我说,“你下午两点钟来,我给你整个下午的时间。”
约好了时间,我在八月一日未来临前,再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资料。心里已模糊勾出了他们这故事的轮廓。到七月三十一日晚上,我刚吃完晚餐,却突然意外地接到韩青的电话,他劈头就是一句:
“我能不能跟你改一个谈话时间?”
“噢!”我有些犹豫,“我想想看,下星期……”
“不不!”他急促地打断我,“现在,如何?”
“现在?”我吓了一跳,“你已经来台北了吗?”
“是,刚刚到。”
“哦。”我再度被他的迫切感动了,虽然,那天晚上我原准备去做另外一件事的。“好,你来吧!”
七月三十一日晚间八时半,韩青来了。
在可园,我的小书房里面,我们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韩青,中等身材,不高不矮,背脊挺直,眉目清秀,有股与生俱来的自信和自负相。穿着白衬衫,蓝色长裤,打着领带,服装整齐。头发蓬蓬松松的,眼睛大大亮亮的,眉毛浓浓密密的,嘴唇厚厚嘟嘟的。他坐在那儿,有些紧张,不,是相当紧张。一时间,他似乎手脚都没地方放,他解开袖口,虽然房里开着冷气,他却一个劲儿地挽袖子,掏手帕,弄领带……
我把烟灰缸推给他。
“从你的日记里,我知道你抽烟,”我说,鼓励地笑,想缓和他的紧张,“可是,我忘了给你准备香烟。”
“我有!”
他拿出一包长寿,又找打火机。
点燃了一支烟,烟雾袅袅上升,慢慢扩散,他靠进椅子里。我抽出一叠稿纸,在上面写下:
一九八二、七、三十一,韩青的故事摘要。
然后,故事开始了,时间要倒回到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晚上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