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年时:和尚和尼姑(第2/2页)
脑中浮现出睡前曾打量过的四周器物,然后一一为其取专业名字:我睡的是裁绒菱形文饰地毯,枕的是滴珠鹿纹锦,盖的是三角纹袼毛毯,喝水的容器是单耳网纹陶壶,刚刚盛饼的是泥质灰陶盆。
我想我还是到了古代,因为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还是很原始。以中原地区的陶艺水平来看,这样粗糙的工艺应该有个两千年以上,不知这里如何。
在帐外呼啸的风声和帐里的微鼾声中,挡不住一天的疲劳困顿,裹紧身上的毯子,我终于沉沉地睡着。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古汉语发音的几点说明:为了贴近真实的历史,我最初的设定是让他们讲带粤语口音的汉话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讲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穿越文里的女主如果穿到清代,那交流就没有问题,明代应该也能凑合。但是如果到宋之前,估计就会有难度了。如果更早,秦汉的话,那就要鸡同鸭讲了。看了一些资料,越看越糊涂。有人说现在的粤语更接近唐音,也有人说是闽南语,客家话,等等,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叫那时没有录音机呢。所以我头大了,如果一味求真,那这文就变成纯学术论文了,亲们都要跑光光。我也就一言情文,就不用太较真,所以就让文里的人都讲我们熟悉的普通话,大家心里明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