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婚后生活(一)(第2/3页)

贺永年胸腔震动轻笑起来,修长的身躯将她的身子完全裹住。

天色亮得很快,不多会儿一室的黑色也青蒙起来,李薇推推他的胸膛,“我们起身吧。”

贺永年点头,在发上轻吻一下,挑开帐子去拿衣衫,见李薇要动,他伸手一按,“别动,等我去熏衣服。”

李薇眼圈骤然红了。他初到自己家的那年冬天,新东屋未盖起前,一直由他照顾着自己的起居,冬天的棉袄子太凉,那会儿他总是在她起床前,将棉衣棉裤熏得暖暖的……

心中感动柔情塞得满满的,却还是嘟哝道,“有青苗几个呢,干嘛要你做这些事。再说,都入了春了,哪里还那般冷?”

贺永年披了外衣,一边将床帐撩起来,微微光亮从他背后透来,却显得面目愈发模糊不清,轻笑着,“我愿意。”

李薇拥着被子坐起来,将头仰得高高的,“好,那你快去吧。待会儿丫头们便该来叫起了,被若被人瞧见,传将出去,说贺二少爷见天侍候二少奶奶穿衣,旁人可是会笑话的……”说着伏在被子上咭咭咭的笑将起来。

贺永年穿好夹衣,取了她的衣衫来,将炭盆拨旺,笼在上面烤着,看着她笑得花枝乱颤的模样,也跟着笑起来。

麦穗听到响动,立在门外躬声道,“小姐、姑爷可是起身了?”

李薇停了笑,接过贺永年烤热的衣衫,利落的穿上,一边下床,一边道,“嗯,进来吧。”一边向次间走。

麦穗几个将掌着灯端着热水盆进次间,这时院门微响,春月秋月和大夫人跟前的崔妈妈三人进了院子。

青苗瞧见,忙喊了麦穗一声。李薇摆手,“去吧,瞧瞧是谁来了。”一边洗了热帕子递给贺永年。

麦穗挑帘出去,一见是这三人,亲热的叫着迎了上去,崔妈妈笑道,“二少奶奶可起了身?”

麦穗道,“起了。我刚去夫人院中瞧过,守门的妈妈说还未起身儿,这会儿可是起了?”

几人叙着闲话儿,走到正房外,麦穗立在外面回禀,“回二少奶奶,太太跟前儿的崔妈妈春月秋月姐姐来了。”

李薇净了面,麦芽儿替她穿上外衣,她这才笑道,“进来吧。大早上的,外头怪冷的。”

三人进屋,齐齐恭敬福身,“给二少爷二少奶奶请安。”

贺永年淡淡“嗯”了一声,“老爷太太可起了?”

三人齐齐应声,之后便有些局促。李薇知道她们的来意,向麦芽儿摆摆手,示意领她们进内室。崔妈妈跟着麦芽儿进了内室,找到那条落红白绢,装入一个描金红匣子,又说了几句客套吉祥话儿,与春月秋月三人离开。

离敬茶还有一会儿功夫,贺永年摆手让丫头们出去。李薇知道他这有话说,笑眯眯的走近,往他腿上一坐,双手抱着他的脖颈,笑道,“有什么话快说。时辰不能误,我虽是何文轩大人的亲外甥女,赵昱森大人的小姨子,再往远处说,还是孟大儒士和邱大人亲自给做的媒……终究还是她名义上的儿媳。头上有‘孝’字压着呢……”

贺永年轻笑,“原先是有话,听你这般话,便没了。只是,她说什么话,别往心里装,气着自个儿便不值当了。”

顿了片刻又道,“一年吧。一年后我们搬出去另住!”

李薇狐疑的盯着他,“你在盘算什么事儿?”

贺永年笑道,“回头慢慢与你细说。”

※※※

贺府的热闹奉茶的仪式行得比李薇想象的要快。也许如她分析的那般,自己的小小背景在贺萧眼里,还算是有些份量的,是以他今日神色不错,气色也不错。有了贺萧的带动,贺大夫人那里进行得也分外顺利,笑容语气柔和致极。仿佛得了失忆症一般,将早先在茶楼里,那次虽未挑明,却对峙意味十分明显的相会,忘得一干二净。

有这两人定下的基调,整个新婚奉茶仪式,在一片极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直到李薇回到自己的院中用早饭,还有些不太相信似的,张大眼睛,望着贺永年,“就这么完了?”

贺永年失笑,“你以为呢?”

李薇嘿嘿一笑,她预想过会遇到各种难堪,却从未想过如此太平。不过,转念一想,这难道是大夫人故意的?愈想愈有可能,总是先给自己几天甜日子过过,等放松的警惕好下手。

不过,她这个想法仅仅维持第三日回门之后。

这天她心情很好的与贺永年在李家呆到吃过晚饭才回转。姐姐们一个个将爱心发挥到极致,虚寒问暖,刨根儿问底儿,连带出主意想对策,尤其是春杏,当她说到这两天贺府并未遭受什么委屈时,她一脸的不信,将她堵在屋中问了足足一个时辰,还是不信。

后来大概又问了几个丫头,才算是勉勉强强的信了。

她前脚踏进院中,后脚贺夫人跟前的崔妈妈便来了,手中恭敬的托着两本书,李薇伸手取来,扫过书封,突然有些想笑。一本是《女训》,一本是《女戒》。

李薇拿着书向贺永年扬了扬,他眉尖立时蹙起。李薇向他摇摇头,示意他先别这么快跳出来帮自己。

贺夫人用这一招,也不可谓不精妙。自己出身农家,自然没读过这个女论语;又因庄子的缘故,见天往外跑儿,这又违了这女论语。

所以此时送这两书来,可是直直在打自己的脸,提醒自己别忘了出身,然后尊媳妇的本份?

李薇将两本书拿在手中,沉吟着,半晌不吭声,崔妈妈心中赞起太太的高明来,早先的事儿按了下来,这下一出手便拿住二少奶奶的七寸。

正想着便听李薇问道,“太太还说了什么?”

她立时扯出笑脸儿,殷切地回道,“回二少奶奶。太太说,让二少奶奶别多心。只因咱们家在宜阳还有些有头脸儿,所谓树大招风,有多少双眼睛瞧着呢,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转眼便能传个满城,所以叫奴婢送书来。二少奶奶闲时也可以翻来解闷儿。”

李薇心中嗤笑,脸上却神不变,等崔妈妈把话说完,莞尔一笑,“太太费心了。书我就留下了。正好,我有一事要回太太,即然你来了,就替我带一回话儿吧。”

崔妈妈见她笑得灿烂,突然心生不好预感,正想找个由头推脱,已听李薇在说着。

“这女训女戒早在亲事做下时,京中小舅母就已赐了书并有逐项释义,敦促我细读。即使如此,小舅母仍担忧我过于愚钝,不能领会,有意在京城找一位有资历的教养嬷嬷前来亲自教导。可惜的是,当时那位教养嬷嬷身子不适,便暂时搁置下来。前些日子小舅母又写信来,说那位嬷嬷已大好了,本想立时请她过来,可是又不巧的很,婚期已近,等那嬷嬷到来时,我已是贺家媳。这事儿我便不能自己做主了,要请示太太,便暂时推了。太太因我们这亲事操劳忙碌了几个月,我便想着,此事等过两天,太太精气神儿好些再提。今天正巧崔妈妈来,办的又是这趟差,那你便替我将这话带给太太,请太太示下,这教养嬷嬷究竟要不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