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怨怀无托(第7/14页)

太子愣愣地看着,她眼儿弯弯的,嘴角绽出一朵极明媚的花,露出一口编贝似的牙。那脸皎皎如明月,端的是娇憨动人。眼波流转间现出别致的婉约来,似嗔似怨的瞥他一眼,应了声,“我省得,你放宽心吧!”

太子倏地脸红了,旋即转过身去,混沌间胸口战鼓乱擂,扑腾得他喘不上气儿来。才定了神,便发现她扯了扯他的巴图鲁背心,“我才刚忘了问你,初六的骑射你拿了头一名?”

太子满脸的骄傲,“没错儿,皇父封我巴图鲁,还赏了霸王弓。那把弓是西楚霸王的兵器,不畏水火,不惧刀枪,据说弓弦是拿黑龙的背筋拧成的,等下回我拿来给你瞧。”

锦书道:“咱们祈人擅骑射,那样多的王公子弟参加,你能得第一真是好样的。”

太子还是小孩儿心性,叫人一捧高兴坏了,愈发得意起来,先结结实实自我吹嘘一番,又高谈阔论道:“其实咱们大英第一的巴图鲁是万岁,斧钺钩叉无一不精,只是如今御极,嫌那些东西煞气太大,再不碰了。”也许是猛又想起那桩事,他眼里的光黯淡下来,一时落寞着再不言语。

锦书叹了口气,“你想的是什么我都知道,我没别的可说,只一点你要记住,在我眼里,你和万岁爷不一样,和这紫禁城的所有主子都不一样。”

太子心思单纯,闻言自然大喜过望,点头道:“有你这一句就够够的了,套句糙话说,寡妇生儿,有老底儿。我这会子什么都不怕了。”

锦书怪不好意思的,扭过身道:“快别瞎说,仔细叫人听见了笑话。”

太子道:“这儿又没旁人,就咱们俩,什么话是说不得的呢!”伸手拍了拍她的肩,“瞧瞧我多好的福气,竟叫我捡着这么个活宝贝,就是拿十座城池来我也不换。”

锦书格开他,故意拉着脸道:“又没正形儿!我可不是你的博什户,也不是你的哈哈珠子,你跟我犯得上这样比划吗?”

太子恍然大悟,怪道上书房里玩得好的几个人说他不解风情呢!对女孩儿不该拍肩膀,该搂在怀里摇着,哄着。姑娘家,多得人意儿,招人疼啊,怎么能像对待老爷们儿那样呢!

太子挨近了一步,“锦书……”

刚想张嘴,这时候冯禄在夹道口子上招呼,“太子爷,小苓子来啦,火烧屁股似的,跑得还挺快。”

太子懊恼不已,立马就臭了一张脸,“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量明白没有?要不让她再去量一回。”

“可别!”锦书忙道,“我们出来有时候了,是老祖宗恩典让我在值上过去的,要是耽搁太久,叫人觉得我偷懒耍滑,那就不好了。再说你这样,回头苓子非生吃了我不可!”

她绕过他往夹道口去,太子哎了声,“你就这么走了?”

她回头笑了笑,“太子爷要上慈宁宫请安去吗?”

太子嘀咕道:“都见着了,就不去了。”

“您是和太皇太后请安啊,还是和奴才请安?”她促狭地问,颊上抿出两个小小的梨涡,捏着帕子的手一甩,曼妙多姿的摆动开,朝着苓子的方向逶迤而去。

苓子往隆宗门上看一眼,嘟囔道:“这事凑巧得!怎么一出永康左门就碰上?咱们再走两步就错过了。你胆儿也忒大,离慈宁宫这么近,万一落了谁的眼,我瞧你怎么和老祖宗交代。”

锦书低头不语,她絮絮叨叨又说上了,“你说太子爷也真是的,既然到了这儿,就该给太皇太后磕头请安才对,万一有人在太皇太后跟前提起了,这不摆明了冲着你来的?太皇太后想,好啊,锦书是心尖上的人,不把我这皇太太放在眼里了,瞧我怎么棒打鸳鸯。可着劲儿的拆散你们俩,这就是您二位自作自受啦。”

锦书推了她一把,“你还是操心你的小女婿去吧,尽在这儿瞎说。”

苓子不消停,又凑到她耳朵前,“我再多嘴问一句,听说万岁爷也对你有意思了,是不是?哎呀,你也不怕积了食!左边儿是皇帝,右边儿是太子,有你受的了。”

锦书听了胸口狂跳起来,“这是谁编的浑话?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苓子见她白了脸便停下了步子,“宫里都传开了,你不知道?这会儿东西六宫怕是没人不认识你的了,你这回露大脸子了。”

锦书慌了神,露什么大脸子!脚下是炭火,脖子上架着刀,还能有命活着吗!她摇头道:“有人害我呢,我这回是活不成了,阖宫上下没人能容得下我,早晚都是个死。”

苓子一想也是,别说太皇太后了,就是太后,皇后也闲不住,这丫头这回麻烦大了,熬得过去一步登天,熬不过去死无全尸,真得看造化。她给出了个主意,“你去求万岁爷吧,只有他能救你。”

锦书寒着脸道:“你还真信万岁爷瞧上我了?就算这事不假,我也不能够。”

她仰起头,宫墙那样高,把天隔成窄窄的一溜。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恨自己生不出一双翅膀来。从前被人鱼肉,今后更是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日子是到不了头了。

自怨自艾一番,看见苓子满脸痛不可遏的表情,她反倒笑起来,搡了她一下道:“行啦,你别替我愁,我阳寿有多长,阎王爷那儿都掐着呢!横竖你是要出去的了,到了外头打听着点儿,甭管我是明戮也好,暗鸠也好,中元节给我上炷香,就尽了咱们师徒的情分了。”

苓子叹了叹,“你就贫吧!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还不想辙,等到了眼前就来不及了。”

这时已经进了慈宁门,有话也不方便说了,锦书道:“今晚轮着你上夜,明早咱们一块回榻榻里,到时候再接着聊。”

话音才落,从徽音左门里出来两队人,都戴着领约,佩着彩帨,一个细长个儿,一个略丰腴,正是梅贵嫔和陈贤妃。

那梅贵嫔在前头走,甩动着膀子并不要人扶,身后就跟了两个黄毛丫头。陈贤妃不一样,她担着身子,自然精贵了许多,前呼后拥的,宫女嬷嬷一大堆,走路的架势也不一样,就快横着了,苓子偷着扑哧一笑,低声道:“通主子快生了也没像这位这样,敢情她是属螃蟹的。”

那儿梅贵嫔眉开眼笑地迎上来,“哟,我瞧瞧,这不是锦姑娘吗!”

锦书和苓子忙敛了神福下去,“给贤主子请安,给梅主子请安。”

贤妃的视线在她脸上一转,收回了两条被嬷嬷架着的胳膊,笔管条直地站着,满眼的轻蔑和厌恶。梅贵嫔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她亲亲热热的扶了锦书一把,还真像是见着了亲姐妹的样子,对着苓子说:“姑娘快起身。”又忙着握住了锦书的手,上下一打量,啧啧道,“真是个标致人物,瞧这通身的气派!好妹妹,什么时得您的喜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