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耿耿漏咽(第9/14页)
入画啧啧道:“说说呗,是万岁爷搂着你坐的?还是坐万岁爷腿上?”
几个人暧昧的眯起了眼,拿皇帝当话题那可是藐视圣躬的重罪,不过既然没外人在,打听打听也没什么。实在是,这事儿多叫人稀罕哪!皇帝弱冠御极,在宫里简直就是天一样的存在,他又是个深藏不露的脾气,似乎没什么个人情绪。在太皇太后面前是孝子慈孙,在妃嫔们面前是不偏不倚的丈夫,在宫女太监面前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要说他对着个女人笑,把谁捧在膝头上坐,那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恐怕连皇后都没得过这殊荣吧!女孩儿们凑在一起就爱聊这个,不把真相挖出来,就像对不起自己似的。
锦书只愁不能挖个地洞钻下去,结结巴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绿芜道:“别逗她了,瞧把人臊的!”
入画说:“咱们得不着圣眷,连过过耳朵瘾也不让?”说着又缠上来逼问,“再不说,可别怪咱们严刑拷打啊!”
锦书避无可避,只得支支吾吾道:“那车里头宽绰,两个人也能坐。”
众人很败兴,看着都有点蔫,唯独大梅说:“肩挨着肩,也够可以的了!咱们万岁爷膀子宽,你靠着,是不是特踏实?”
锦书怔怔道:“我多早晚靠来着?人家是主子爷,借我个胆子我也不敢啊!再说我是跟着伺候,又不是跟着遛弯……”
入画嗤之以鼻,“怎么不让我跟着伺候啊?你别矫情啦!得了便宜还卖乖!”
屋里正聊得热火,外面隐约有人喊,“崔总管在不在?”
这会儿正是太皇太后沉沉好眠的时候,锦书怕惊了驾,忙推开窗屉子看,“谁在那儿喊,怎么不懂规矩?”
月台下的宫女跑上来,进了值房福了福道:“给姑姑们请安了,我找崔谙达呢!”
说起崔总管,锦书方察觉自打她进了慈宁宫就没见着,便问她们:“总管哪儿去了?”
大梅说:“可能是要变天,崔谙达今儿腿疼得厉害,回下处去了。”
锦书心里一急,记挂着他身边不知道有没有人照顾,回头抽了空得去瞧瞧才行。
绿芜对那宫女说:“你是哪个宫的?大呼小叫的像什么话?”
小宫女瑟瑟道:“我是长春宫的,是有要紧的事……”
入画不等人家说完就呸了口,“凭你什么火烧眉毛的事!老祖宗正歇着,你吵醒了她还想活不想活了?”
那小宫女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磕着头说:“奴才错了,奴才急着给太皇太后回好消息,一时忘了时候,请姑姑们恕罪。”
大梅看了锦书一眼,长春宫有什么好消息?大抵是通嫔生了吧!于是朝锦书努了努嘴道:“这是掌事姑姑,你有事和她说也一样。”
那小宫女对锦书磕头,“姑姑好,咱们通主子午正生了个皇子,嬷嬷命我来回太皇太后的。”
锦书点头应道:“这真是个好事儿!你起来吧,老祖宗这会子正睡着,等起身了我一定回禀。”
小宫女俯身道谢退了出去,入画道:“真是咋呼,生了个儿子怎么了?宫里皇子多了,又不是头一个,用得着这样吗!”
锦书笑道:“那可是龙子,天皇贵胄,你仔细祸从口出。”
绿芜对入画道:“这你就不懂了,太皇太后自然是喜欢皇帝子嗣越多越好,但凡生了皇子的,总少不了赏赐晋位份。”
“说起这个,通主子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大梅边整理红绳边道,“她刚进宫时位份低,好像只是个答应,后来踩着别人的肩膀一步步爬上来,如今娘家侄女是内定的太子妃,自己又生了皇子,总归是烈火烹油的美事。”
锦书心里沉甸甸的提不起劲来,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只觉压得喘不上气儿,她抬手解了一颗扣子方松快了些。
这时窗外有人低声叫“锦姑姑”,听口音带点东北味儿,锦书知道是下值房的二等宫女小娟。照规矩次一等的宫女不许进上值房,要进得有大宫女许可才行,她既喊她肯定是有事,锦书答应了声,“进来说话吧。”
小娟低着头,迈着小步,手里捧着一双五福捧寿的鞋,走到锦书跟前躬了躬腰,毕恭毕敬地把鞋呈上来,“这是我孝敬姑姑的,您试试吧,看合不合脚。”
锦书大为意外,次等宫女给大宫女做针线是常有的,可自己掌了事儿之后从没有对下头的人有过这种要求。她双手接过来,笑道:“难为你想着我,谢谢。”
小娟垂着眼睛道:“咱们在姑姑手底下已经过的是好日子了,要是不知道讨乖就是不知趣儿。再过几天是花朝,各宫的主子宫女都要在一处玩,要是叫她们瞧见咱们宫的姑姑连双蝙蝠鞋都没有,倒要叫她们笑话。”
入画笑道:“好丫头,真懂事儿!锦姑姑的有了,荣姑姑的呢?”
小娟说:“不能短了荣姑姑的,守月已经送到南三所的梢间去了。”又对锦书道,“姑姑试试吧,要是小了我就拿回去抻一抻,过两天一准儿合脚。”
屋里都是极熟稔的人,又都是女孩儿,锦书也不回避了,利索蹬了脚上的鞋。小娟蹲下来伺候,托着花盆底给她穿上,小心翼翼地问:“姑姑,怎么样?”
锦书很是欢喜,喜滋滋道:“你真巧的手,大小刚好,倒像是照着我的脚做的。”
小娟看似松了口气,也笑道:“姑姑上回趟水踩湿了鞋,放在炭盆子边上烤来着,我比着大小画下来的。”
“怪道呢,难为你周全。”锦书说:“有这一回,我明白你的心就成了,往后用不着再做了,做这鞋的苦处我知道,三更灯火五更鸡,起早贪黑的。”
小娟哎了声,又说:“姑姑明年要还是咱们的掌事儿,我这活计逃不了,还给姑姑做。”说着一甩大辫子出门去了。
屋里歪着打络子的几个人调笑起来,“这丫头不孬,瞧这话说的!敢情算准了明年你不会在慈宁宫了。”
锦书翻着个儿地看这双鞋,随口应道:“她是这个意思吗?你们别曲解人家。”
入画说:“曲解什么?不论哪位主子爷,怕是都不能让你在慈宁宫里待久了的。”
锦书不理她们,引了线穿针,脑子里却闲不下来,炒豆子似的来回焯,一会儿是皇帝,一会儿是太子,那两张肖似的脸渐渐融合在一起,也分不清谁是谁来了。
案上的自鸣钟嘀嗒地响,春天本来就容易犯困,入画她们手上的活儿不赶急,一个个都倒在炕上打起了盹。锦书撂下花绷子出门去,远远看见崔贵祥手下的跟班太监留金在铜茶炊那儿,打着呵欠坐在檐下的春凳上,一口一口喝着酽茶醒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