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姐姐(第7/10页)

很多年过去了,那一幕始终清晰如昨夜。

我的脑袋被抱住了,她抱着我的脑袋跪在地上,滚烫滚烫的眼泪黏了我一脸,害羞死我了。我想熊(方言,凶)她,傻吗你,哭什么哭啊,这么多人看着呢……但我找不到力气,说不出来。

众人拥上来抬我去医院,两三个人使劲掰,半天也没掰开她的胳膊。她哭迷糊了,死死抱紧我的脑袋不撒手,好像我要害中弹命不久矣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勒死我了,气儿都快喘不上来了,我想让她胳膊别那么使劲,但我嗓子使不上劲儿说不出来……

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记得了,脸上一凉,她的体温越来越远,我平躺进一种混混沌沌的黑暗中,除了空旷只有遥远。

这辈子睡得最美的一觉,是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

醒来时,隔壁床的病友和我怒目相对,我说你瞅啥?他说瞅你咋的,你个狗日的!

他说他如果不是疝气发作动弹不得,早爬过来把我掐死了。

他说你不是人,昨天晚上你呼噜打得好像开了一辆坦克。

我瞪眼,我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嫌我呼噜大,你昨天晚上干吗不喊醒我!你有疝气你不能下地,可你床头不是有个搪瓷缸子吗!你昨天晚上拿那个缸子扔过来不就得了!

他眼睛瞪得比我还大:你以为我不想扔你吗!可有个穿血裙子的小娘儿们说,如果我敢拿缸子扔你,她就敢把我从病房扔出去……

我说,什么小娘儿们不小娘儿们的,那是我姐姐!

他说,我的天,你姐姐可真凶……

他指指另外一张空着的病床:你姐姐昨晚在那张床上睡了一会儿,你是坦克,她是东风卡车……你们全家人都这么能打呼噜吗?是家族遗传吗?

我没来得及回答他,他嗖地用被子把脑袋裹起来了。因为门忽然开了,闯进来一个很凶很能打呼噜的小姐姐。

我还没来得及和那个一见如故的病友告别,就被那个小姐姐带走了。

医生给出了诊断,查不出具体病因,无大碍,应该是属于应激性呕血,也就是累的,睡好吃好就行了。医生说赶紧出院回家睡去吧,别在医院病房里发动坦克了。

小姐姐带我去吃饭,她点了牛肉,然后是牛肉,接着是牛肉。她说牛肉补元气,赶紧甩开腮帮子往里塞吧,你这个可怜的小孩儿……

我边吃边随口问:你昨天哭得那么惨,是因为有些心疼我吗?

一句话出口,两个人都被酸到了。

我酸得扔了筷子挠桌子,她也挠,一边挠桌子一边艰难地回答我:你你你想多了,我其实哭的是……节目录不完,工作被耽误!

她说你赶紧吃你的饭吧,吃完饭还要回现场接着录像呢……

她说,也不用吃得那么快,慢慢嚼慢慢咽,别噎着……

到底是应该快还是应该慢啊?烦死我了,盘子端起来,牛肉一半拨入自己的碗里,一半拨进她的碗里。好了开动吧,要快咱们一起快,要慢咱们一起慢。

隔壁桌的食客一定很奇怪,这俩人时而细嚼慢咽,时而狼吞虎咽,是在吃饭还是较劲?

两个人都面色憔悴,顶着满脸油乎乎的隔夜残妆,一副刚吸完毒的模样。穿的也都是钉满亮片的恶俗舞台装,上面染着几摊诡异的血渍,隐隐散发着神秘的邪恶之光……

我们吃饭的地方隶属于北京朝阳区,那个地方的群众太牛,目光太犀利……所以我们赶在他们拨打举报电话之前就清空了盘子匆匆离去。

途中她忽然问我:昨天的事儿,委屈不?

我说:好像隐隐约约有一点儿……我×,你不说我还不委屈,你一说,我这会儿特委屈!

她说:委屈就对了!受得了委屈才干得成事业,哪天你学会了消化委屈,哪天你就真正长大了。

郁闷!她也没比我大几岁啊,却老爱把我当小孩儿。说吧说吧我听着就是了,顶嘴肯定又被揪耳朵。

可没顶嘴也被揪了耳朵!

她冰雪聪明,我心里想什么她是知道的。她轻轻揪着我的耳朵,轻轻地说:哪有不受委屈的工作?咱们运气好,能得到这份工作,多少人在等着盼着替咱们去受这个委屈呢……

她认真地说:听我的,不管心里委不委屈,一会儿都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好吗?

我说嗯,我听你的。

……

几年后我又吐过两次血,依旧是在舞台上。

吐得心甘情愿,山东台给了我一份工作一份收入,让我当了首席主持人,给了我温饱体面,使我在多元人生中得以平行那个主持人的世界。

心里是感恩的,没再委屈过。

刘敏常说,只要你对得起舞台,舞台就会对得起你。

我喜欢这句话,年龄越长越发现这句话适用于每一种工作,每一方舞台,乃至于任何一个平行世界。后来我在很多个世界里很多次倒下,有时累倒,有时摔倒,有时被骂倒,有时被绊倒……

每次倒下时心里都还算坦然,笑骂由人,你围观你的,我恣当是忙里偷闲,拥抱舞台。

成长带来坦然,不然凄惶给谁看?

其实除了坦然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选项了。

身旁没人再为我掉下眼泪,没人跪在地上,抱紧我的脑袋。

(九)

你是否也有过那种错觉:

牵手的人不会松手,同路的人不会分开,缓缓流淌的岁月永不会改道,昨天和今天所拥有的,总会顺理成章地延续到明天,乃至永远。

世间最大的错觉,无外乎自以为是的永远。

世上大部分永远,大都是一厢情愿的错觉。

万事万物走的都是抛物线,并没有恒久的低谷或顶点,转折点出现时,我和她已搭档了很多年。

那时中国的综艺节目进入第一次洗牌期,收视率为王的时代到来,央视索福瑞(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取代了AC尼尔森(AC Nielsen,领导全球的市场研究公司),不仅收视率采样指标骤变,很多事情也慢慢开始改变——

为收视率故,电视从业者的工作压力焦点一股脑儿地变成了对新节目形态的抢滩。彼时尚不流行购买国外节目模式,各大卫视扑通扑通跳下水,有石头没石头都在摸着过河,大家揣着对收视率的片面曲解,不做受众分析也不做市场预判,开始一窝蜂地拼命改版。

不是反对变革,而是反对盲从。

当时大部分电视人以为的变革的春天,实则是倒春寒。

若干年后,反思那些轰轰烈烈的大折腾,大多是做无用功,若干有望再活10年的节目,并没能像《快乐大本营》那么聪明地坚持,而是含恨倒在了胡乱改版的阵地前沿,自宫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