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惩恶人请立太子(第5/5页)
二皇子和孙家好上了,大皇子如坠冰窟。
郑颂贤在家里休息几天后,准备去翰林院当差去了。
一大早,刘悦薇亲自替他穿上了六品官服,还给他行礼,“见过郑大人。”
郑颂贤咳嗽了一声,“免礼。”
旁边的丫头们都捂嘴笑了起来,刘悦薇自己也撑不住笑了。
郑颂贤拉着她的手,“娘子,以后我就要去天天当差了,不过当差总比读书清闲些。翰林院差事轻松,以后我每天晚上总算能回来早些了。”
夫妻两个坐在了餐桌旁边,刘悦薇给他盛了碗饭,“三哥第一天当差,吃饱些。”
等吃过了早饭,刘悦薇把他送到了二门口,郑颂贤自己去了翰林院。
郑颂贤到了翰林院后,先去拜见了翰林学士温大人。
温大人很和煦地和他说了几句话,打发他去看本朝史书,以后负责修史。
郑颂贤又开始了每日读书的生涯,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看的都是史书,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修史。
郑颂贤把本朝的史书看完了,又开始看历朝历代的史书。一般来说,凡是本朝修的史书,看起来都比较花团锦簇,各个皇帝都英明神武。若是后来的朝代写,更中肯一些,能把各个帝王的好坏都写的一清二楚,谁在位干了一些什么坏事,一样都不隐瞒。
看完之后,郑颂贤心里有了谱,开始加入到修史的队伍中去。
修了一阵子史书,温大人偶尔让他学着写写公文,看着翰林供奉们起草诏书。这些东西以前科举考试后都考过,但实际用起来,还是略微有些区别。
郑颂贤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修本朝的史书实在是没意思,感觉自己整日在溜须拍马一样。但他想到刘文谦说的话,官场上过于耿直也不好,还是耐着性子按照规矩把太上皇生前事迹一一捋顺了,好的事情夸一夸,不好的事情也能找到理由盖过去。
郑颂贤没想到,他参与起草的第一份诏书,就是封二皇子为太子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