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3页)

曹昂要面对的压力,不只来自于反抗的豪强,还来自于在旁盯着的新任尚书令杨彪。杨彪当然明白皇帝的用意,但是他也绝不会宽容于曹昂。若是曹昂行事时有偏差之处,杨彪是断然不会放过的。

杨彪出身士族,当初灭宦官,他曾出力。如今打豪强,虽然符合清贫士族的利益,但是对于四世三公这样的杨氏大族来说,却就并非好事了。豪强原是与权贵连着的。而如今以曹昂为代表的朝中新生力量,更是与杨彪所代表的旧臣集团成犄角之势,虽然这些只在暗中汹涌,因当前还有兴复汉室这一大任务、这一共同的理想悬在头上。

但两派之间,不甚融洽,却是不争的事实。

想到此处,刘协道:“将德祖唤来。”

德祖,杨德祖,杨修。

杨修乃是杨彪之子,是年刚满二十,于是举孝廉入仕。他的父亲乃是当今尚书令,家族又树大根深,起点自然不同凡响,一出仕,就做了郎中,常伴皇帝身边,以备差遣顾问。待到这郎中做满一年,那便可以称一声尚书郎了。

一出仕就在尚书台挂了名,又常伴帝王身边,加之杨修本人确是聪慧无比,在他的年纪算得学识渊博,想来大好前程便在眼前,如无意外,来日他也会是家族中又一位列于三公之位的大佬。

可惜真实历史上,杨彪看不顺眼曹操,曹操初时对杨氏也心中忌惮。待到杨修以杨氏子身份参与曹丕、曹植夺嫡之争,却站错了队伍,犯了大忌。曹操下定决心后,为了铲除可能存在的夺位隐患,下令将杨修诛杀。否则以杨修之才,想来历史上还能多几则美文名篇。

刘协最喜年轻人有才进取,因此见杨修虽然因聪慧且出自高门、难免有些飞扬恣肆,但他又岂会因少年性情而苛责于杨修,仍是常常带在身边,爱他言谈有趣。

一时杨修驱马上前,只见青年峨冠博带,广袖宽大,胯下白马,手中短鞭,含笑而来,当真名士风流,叫人见之忘忧。

刘协一见,便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