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2页)

“你说从吴地造船南下,能抵达大秦吗?”刘协有一搭没一搭听着,观望着山路两侧的景色,忽然问了一句毫不相干的话。

曹昂微微一愣。

不等曹昂回答,刘协又道:“朕上次听孙权说,张昭家中给出了两百顷良田之后,顾老夫人吃不到原本只有那良田上才产出的好米了。张昭就跪在母亲面前,捧着碗送饭,哭自己不孝。顾老夫人说,她不过是少吃几顿所谓的‘好米’,又不是没米吃了,骂张昭嚎丧。张昭不敢辩驳,跪到顾老夫人睡下才离开。孙权当成笑话讲给朕听。”

曹昂笑道:“子布(张昭字)素来诚孝。”

“朕不这么看。”刘协淡淡道:“朕看来,是这顾老夫人爱子之心深厚。若说孝,吴地孝子总也有千八百人。怎么只有张昭最以此出名?恰是因为顾老夫人对儿子的苛刻。她一个寡母,把儿子培养长大,能无爱子之心吗?可为何苛刻待他?正是为了给他这‘孝’名。不如此,怎么体现张昭的诚孝?”

曹昂倒是未曾这么想过,顺着皇帝的思路去想,一时呆住了。

君臣二人此时已登上山顶,入亭中稍坐。

刘协任由曹昂发呆,见亭外盈盈生着不知名的野花,淡黄色,似菊非菊。此时虽然有重阳登高的习俗,也饮菊花酒,但还没有头上插菊花的事儿。刘协却是知道那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的,因此蠢蠢欲动,在曹昂发呆的时候,伸臂拨弄着亭外的野花,选了几朵将凋未落的,就手就插在了曹昂发间。

此时男子也有簪花的,如杨修这等爱修饰的,刘协就见过几次。

曹昂微微一愣,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刘协笑道:“今日重阳登高,朕也没有什么旁的心愿,就为你求个寿数吧。”

自西汉以来,重阳时节的确有求寿之意。

曹昂望着皇帝的笑容,下意识伸手去扶发间的花,不觉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