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炮灰闺秀(03)(第2/5页)

如果不是她自己与平安侯府都得不到那份藏宝图,是万万不会献给二皇子。这些是后话。

杨府,大太太被送回了杨家村老宅居住,还派了人看守她,坚决不让她回到京城与杨漫搞风搞雨。

杨府搞出来的热搜 ,传的皇帝都知道,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只是点点头,说了一句,“还算是清白。”

看来,皇帝是知道怎么回事。

此事在皇帝那边算是揭过。不过杨府的人不知道。

平安侯府

一早,妯娌们都去婆婆那边请安。杨漫委委屈屈的坐在角落,装成可怜巴巴的样子。

请安以后,平安侯府的世子夫人,蹙眉,见到妯娌杨漫那副全府人欺负她的样子,很是不悦。

但她是大嫂,也不好无缘无故的说什么,只是汪夫人开口就说,“老二家的,子宪最近很是辛苦。你又忙不过来,我帮你找了一人,以后她专心伺候子宪。

你也能省些事,专心照顾孩子。有多余的精力,就想想,怎么帮我生个孙子。”

说完扭头对着后面喊了一声,“采玉,你出来,等下跟着二太太回去。”

“是。”人还没有出来,伴随着那一声是,所有人先闻到一阵香风。淡雅的香气,清新怡人。

让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

先闻到香气,再看到人,一身月白色纱衣罩着淡绿色的衣衫。

瓜子脸,大眼睛,肤白貌美大长腿,在这些原配的眼中,这就是狐狸精。

在场的三位儿媳都眼睁睁的瞧着眼前的美人儿,杨漫整个人都在发蒙。

前世没有这么一个人,怎么这一世出现了一个如此美的小妾。

发蒙的人回到自己居住的院子中,人还是糊里糊涂,没有反应过来。

富贵还没有到手,倒是先给自己找了一位情敌。

有了情敌以后,杨漫房间的瓷器那是见天的换,一茬一茬的换。

五年以后

时光匆匆,五年的时间,在忙碌中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宣平城,不再是个缺水的地方。黄沙也不再是这边的特色。

城外大片的树林,全是五年内,军民同心,一起努力完成的。

每年,这边的人都要出去植树,新添人口或者有人去世,都喜欢在周围栽种树木。

绿化带不停的向外延展。

五年的时间,第一胎生了一对龙凤胎,后面又生了一个小儿子。

五年,一次也没有回过京城。

只是这次回去以后,估计会在京城住上一些年。

玖王爷五年来也没有再找一个侧妃小妾什么的。

一直与杨清相敬如宾。

夫妻俩倒是相处的不错。有些时候,玖王爷还经常找杨清问一些乡间的事情。

原本在成婚的第二年,玖王爷按照原有的轨迹会殒命。可有了杨清,硬是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五年的时间,救了不少军士。还带出来几位优秀军医。

也是从那开始,军营中的人皆知道,他们的王妃兼将军夫人,幼年得过奇遇。可因为不识字,那奇遇即便在身边也无法发挥作用还是被杨府找回来以后,开始习字,开始练武开始学习道长留下的秘籍。

医武双修,是个天才。

宣平城在杨清去世以后,民间集资雕了一个巨大的雕像,纪念他们的大恩人玖王妃。

没有玖王妃,就没有他们的富庶生活。

宣平城经过那五年前期的铺垫发展,老百姓们大多过上了比较好的日子。

…………

***

天师客栈

平行时空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中忙碌的开端。

村里的坪上,全是耕田的男人们。中午时分,三三两两的在坐在田埂上休息,抽根烟喝口水。

聊聊八卦。

杨家的田地周围,围了不少人。都好奇的文,“老杨,你家闺女咋回事?好端端的从魔都回来,说是不走了。”

说起这个,老杨就生气,“鬼晓得哟,说是不出去了。以后就在村里给我和她妈养老,我们还年轻,五十不到。哪个要她养老,丫头犟的很,怎么说也说不听,气死我了。”

说起这个,老杨气的想揍人。

好端端的那丫头跑回来死活不再出去。魔都那工作多好,一年大几十万的收入,比种田不知道强了多少。

他们这里,是真真的山沟沟。

有条不宽不窄的烂水泥路可以通向外面。这还是村民们自己花钱修的,等上面拨款,那不知道等到哪年去。

村里有钱的人,大部分都搬走。如今剩下的村民一共不过三十几户人家。

这个是上面比愿意拨款修路的原因,反而劝他们原居民搬走。

现在这些,大半都是不愿意离开老家搬迁的人家。有些人家即便没有搬迁,可他们的孩子都在外置业,也就是过年回来一次。

父母不愿意搬,他们也随着。没法子,强迫也强迫不了。

只要这些老人一死,估计村里就不会剩下几户人家。

老杨气的不行,他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名牌大学生,还是硕士,人前人后的多有面子。

可丫头从去年秋初回家以后,就死活不愿意出去。还找村里买了块宅基地就在自家的隔壁。

这不,秋天几个月,加班加点的,盖起来一栋三层的小洋楼,不,是四层,底下还有一层。

折腾完她自己的房子现在又开始折腾他与老妻住的房子。

拆掉在盖。

盖房子,是有面子,可闺女那折腾劲,一时半会儿不会回去魔都上班,真是气死他了。

鬼丫头。

不远的老田吸吧一口烟吹出两个小烟圈,小小的得意一下,撇一眼老杨,砸吧着嘴说,“老杨,你这是不厚道。小清丫头这是为你们好,孝顺。愿意放下城里的好日子,回家来,多好啊?你还不知足,怪她。

真是让人无语,你瞅瞅我们周边的这些,哪家的孩子愿意回来。一个都没有,在外打普通工也不愿意回来。

清丫头回来,我看不错。那孩子不是个没有成算的,盖完房,肯定不会坐吃山空。等着吧。”

“唉,我没有不知足,就是有些不甘心。培养她多年,她反而现在跑回来种田,你说这叫什么事?”

老杨也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有无限的惆怅。

好似未来不明。

“读书明理的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这些人家的孩子,平时不说自己快死了,你看看能哄会谁来。一个个的回趟老家比要他们的命还狠。

有时候就是过年都不回来,我们这些老的,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人。

还总抱怨我们想不明白,不会享福,总是守着山沟沟不愿意出去。”

老田是个恋家的人,当年也有机会走出去的,等孩子大了以后,从打工的城市回来,在家里包了不少的水田种粮食,虽然辛苦,可日子过得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