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5)(第2/4页)

停顿一下,老爷子继续说,“我昨晚也发现了仙龟,太大吓的我一晚上没有睡着。与你娘商量好,以后我与你娘就跟着你与几个孩子过。

家里的一些事情,我们多少能帮忙遮掩遮掩。你觉得怎么样?”

“那挺好的呀,爹,娘,我还正愁没有借口盖房子,有您二老住在家里,我想明年年后春耕春种以后找大队在家里的边上申请一块宅基地。

给清东盖套小院子,过几年给清南也在另外一边也盖一套。”

“家里还有钱吗?”老爷子问道。

“爹,钱的事情你与我娘别操心。唯一的就是,我想找人买玻璃,新盖的房子的窗户我想用玻璃,窗户做大些。还是按照现在的老房子那样,前后都开窗。

顺带的给老房子也换上玻璃窗,我可以花钱买,但需要找关系。”嘉敏不缺玻璃,只是需要做个幌子,先说出来,以后慢慢的想办法。

“玻璃窗啊,那确实有些麻烦。过些日子,我去帮你找人问问看,你也可以进城到收废品还有卖二手东西的地方去瞧瞧。二手玻璃窗运气好的话,也是能买到的。”老爷子出着主意。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嘉敏心中妥了,借口有了。

“你想盖青砖瓦房还是盖土坯砖瓦房?”

“土坯砖瓦房,用三福当时做的摸子扣土砖。土坯砖比一般人家都的厚实些,住的也安全些。木梁不需要置办,盖一套院子的家里都有,当时三福盖现在的屋就已经准备好,独守好木材。”

“行,定在五月春种以后再盖。到双抢之前完全能全部盖好。”老爷子心中盘算了下盖新屋,土坯砖不需要花钱,自家人从现在就开始做,积攒到明年五月,完全够。

屋顶梁不需要花钱,又节约了一大笔。花钱的是瓦,是家里的简单家具,门,玻璃窗,置办一个家,细细沫沫的物件很多。

不过不急,可以在未来一年两年慢慢置办。即便清东明年年底结婚,也不需要一下子置办齐,先置办完厨房,还有一间房间需要的就行。

“好,我听爹的。”嘉敏说道。

三人从北堤到东堤,东堤走到前面的南堤,再从南堤走到西堤,看了看靠近西堤那边的一片荒坡,也不全是荒坡,上面还是有杂草灌木丛,还有一些歪脖子树。

荒坡一共有几百亩大小。

确实是育苗的好地方。

嘉敏刚才其实灵机一动,说的育苗种树一事。想着用这个做契机,让老爷子私下与大伯哥说,然后其中夹杂着一些果树,也种在山上。

系统改良过的果树,以后种出来的果子,味道鲜美,能为凤凰生产大队,多一份收入。

以后也为她想做的事情,奠定基础。即便还有十多年,但她能等。

“怎么育苗,会平地自己长出来树苗吗?”老爷子不解的嘀咕。

嘉敏也装作不解,“倒是没有说,只说不让我管,到时候自会有。”

“那等那时候再看吧!”

老爷子是一步三回头,频频后望。

三人从西堤走回了北堤,很快就到了家里 。家里一群猴崽子已经收拾好所有,坐在晒场里晒太阳,闲扯。

家里的三位大佬达成了一致。

见到三位回来,一群孩子搬椅子的搬椅子,搬躺椅的搬躺椅。

老太太进屋拿着鞋底慢慢的纳着,她没事就喜欢做鞋,手艺也极好。

一个月以后,老爷子又一个人去了西堤那边的荒坡。他看到了之前他特意清理过的那片地方全部长出来苗苗,密密麻麻的,郁郁葱葱,有些不符合常理。

虽然冬天,凤凰山也是常年能看到绿树,可没有如此郁郁葱葱,初冬还出苗子。

匪夷所思。

老爷子走过去,蹲下,扒拉着周围的土。盯着苗子发呆。

带着疑惑回家,只是在孩子们不在家里的时候,当着老伴的面与儿媳说,“前段时间我下工后锄过的那片荒地,出了苗子。”

“噢,看来已经开始了。爹,那我没事的时候,也去那片地方锄草。清理一片干净的地方出来。”

嘉敏抬头问老爷子。

老爷子摇头,“不用,那地方,那片地方,我让你侄子他们在四周挖出来一个防火沟。然后一片大火把那些灌木,杂草之类的全烧掉。”

“哪也行。”

腊月,南方小年前,乡里的中学早就已经放假。

小南,小莲放假回家已经几天的时间。

村里的社员,彻底进入猫冬时刻。

今天一早,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人带着孩子们,去赶集。

嘉敏家里也一样,吃过早饭以后,嘉敏带着家里的三个孩子去赶集,还特意的挑着箩筐,里面有调换商品可能用的到的粮食,还有油。

为了过年做准备,昨天已经碾出来一百斤稻谷的大米。

市集离凤凰生产大队有段距离,在隔壁村河边的草坪上。

等嘉敏母子四人到的时候,集市上已经热闹非凡,人来人往。

路上一路结伴同行的还有村里一些妇女。进了集市,大家默契的分散开来,各自逛集市,买也可以,换也可以。这是唯一合法私下出售自家剩余农货的时候。

小莲好奇的问,“妈,明天咱家的三头猪是杀了送收购站还是不杀?”

“不杀,咱家的年猪不是早就杀了,那头大的,留下了半扇猪做腊货。还不够你吃的呀?”刮刮小闺女的鼻子。

小莲皱皱鼻子,撒娇的挽住嘉敏的胳膊,娇滴滴的说,“妈,我想吃新鲜肉,我总觉得新鲜肉好吃。”

轻哼一声,说,“不能杀,已经与收购站的人约好,人家明天开车来抓猪,想吃等明年。”

其中一头是上交的猪,一百三十五斤有工分,那头猪超过的部分也是有额外有工分的。

“噢噢。”

村里统一的交猪,前后一共三次,明天是最后一次。

嘉敏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集市里,人挤人,肩挨肩。

叫卖声不绝于耳。

有卖豆腐的,有卖花生的(极少),有卖土布麻布的,有卖羊肉的,有卖鸡蛋与鸡的,有卖鸭子与鹅,还有卖土狗的,等等。

嘉敏看到卖鸡的,有了兴趣,蹲在摊位前问,“同志,你家的鸡有五斤多吧?”

夫妻两中的妇女见到来了主顾,马上热情的招呼,“对,我家的鸡养了两年多,每一只都有五六斤。同志,你要几只?”

“四只都要了。”

“啊,有一只是鸡公,也要啊?”

“要,鸡公鸡母杀了都是肉。我不挑的。”

“诶诶诶,对对对,同志你说的对,杀了都是肉。”中年妇女高兴的跟个什么似的,嘴都合不拢。

鸡肥,平均下来一只鸡一块一左右。把绑好的鸡递给老二小南,放进他身后的背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