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剑锋已亮20(第2/3页)

按理来说,这事颠国不占理。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对颠道歉,赔款,增开通商口岸,被强迫着签条约。”

他说着说着,又想起了那段历史。

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但这段历史,学起来全都是血泪和不甘。

谢摘星的意思,她明白,颠国各种手段都用出来了,光是讲理,有时候没用。

谢雁转过身,郑重地看着他,屋内很安静。

“现在早就不是光绪年了,我们是一个崭新的,人民的国家。颠国若是以为我们还是百年前那么好欺负,那么他们就错了,或者说,他们还在梦里!”

谢摘星看着她眼里的坚定,听着她用坚决而清晰的声音说。

“百年前被迫离开母亲的孩子,早就该回到母亲的身边,港城,不是要回来,而是一定要回来。”

就在颠国的媒体大肆渲染他们想要破裂谈判的意图时,华国以极其强硬的态度回应了:吓唬人?破裂就破裂!

华国早就说过,若是两年内不能解决问题,华国就自己解决!

这一次的谈判,一开始,气氛极其严肃。

毕竟双方才在外面互相放过狠话。

其实,颠国也不想让这么多年的工作化为泡影,但如今已是骑虎难下,对面的颠国代表甚至有些担心,若是这次依然不欢而散,那么最后是不是真的会谈判破裂?

甚至可能会发生当时第一次会谈时所说的事情——华国可以在当天下午就收回港城。

然而,出乎对面意料的是,华国这边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或者说,是修改过的小组方案。

小组明年成立,推迟三年再进港城,且在回归后,联合小组依然可以就在港城继续过渡工作三年后再撤。

颠国担心他们提前进来,会影响他们的地位,那么小组就推迟一些再进去,而且,回归后,小组还可以继续留三年,小组原本就是双方联合组成,他们还可以多留在港城三年,对颠国也有利。

且华国谈判团已经亮出了自己的诚意和底牌,若是他们继续强硬地拒绝,那么事态就会朝着更危险的方向恶化。

于是,这样的方案,很快就被双方敲定通过!

一场危机,终于化解。

而历时两年的谈判,也终于迎来了一个句号。

九月,在最后时限月,华国和颠国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港城回归,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纵然在十四年后,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为了让港城顺利回归,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但他们依然会为了回归而流下属于华国人的热泪,全国的人民,也会为那一刻而欢呼沸腾。

正如那首歌所歌唱的一样——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我心依然是中华心。”1

中华的血脉,鲜艳热烈。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年老还是年幼,无论男女——

我心永是中华心。

谈判结束了,但收尾工作还有很多。

部里忙完了这阵子,送走了颠国的谈判团,总算是放下了一直惦记在心里的石头。

这几天,谢雁下班的时间都很晚。

黄昏的光从窗户照进来,这栋楼,承载了她和其他无数人的岁月,也见证了华国这些年来的变化。

系统难得出现:宿主,到结局章了。

谢雁收拾文件的手一顿,“到结局章了?”

她想起来自己的任务,想起当年在瑞国发生的事情——她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为了收集信息,翻译内容,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书啃。在昆明等飞机的消息,在印尼和华侨们挥手告别,在联合国的大楼前,看各色的旗帜飘扬,在港城的码头,听一阵阵的船鸣……

一切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

系统又重复了一次:对,你需要给这本文一个结局。

重写故事,给主角一个结局。

是任务的最后一步。

一个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都有。

作为频道者,她看过太多的结局,有的是人生的尽头,有的是新的旅途。

有的结局是死亡,有的结局是新生,还有的是继续奋斗的路途。

有人在结局生老病死,有人在结局分道扬镳。

而这个故事的结局,该是什么呢。

从部里回到家中已是夜里,路边的灯微微发黄,像是旧胶片。

淅沥的雨下了起来。

邻家点着灯,不时有笑声传来,街上拉着横幅,写着“祝贺谈判团成功”,街道上散落着庆祝的花纸,少有行人下着雨的夜还会在外面,因而此刻的路有些清冷。

苏明笃站在门口等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体渐渐弱了起来,有些病也有了苗头,看着不禁风,但他却依然站的挺拔,即便是病了,也未显露出向病魔投降的半点姿态。

见着她来了,他转过头来,笑意到了眼底。

谢雁和他回屋里,

屋内点着灯,谢雁让他早睡,下次不用等她。

苏明笃应了声,乖乖躺下。

给他盖上被子,谢雁等了好一会。

“睡了?”

“睡了。”

嗡嗡的声音从被子里传来。

她笑了笑。

苏明笃问:“你还不睡吗?”

他的眼睛也不掩饰地阖着了,从被子里瞥她,不知她怎么发觉的。

“我还有点东西要写,你先睡。”

他是舍不得睡。

现在和她呆在一起的时间,每过去一分钟,就少一分钟。

他想再看看她,再多看一会。

等他真的睡着了,谢雁才去书房,点起灯。

她坐在窗前,提起笔来,又落下,反复几次,终究是什么都没能写出来。

她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去的,只听见梦里有喧闹的争论声。

那是瑞国的会议,那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华国外长,坐在那里,声音铿锵有力,“我们为和平而来!”

恍然间,这里又变成了一个红毯长桌的房间。

那人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位置坐着别人,但同样面对着对面的无礼,那人和外长一样,有着一样的肤色,用一样铿锵有力的话说着——

“你们没有资格说,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同华国说话!”

角落里有一个苍老的影子动了动。

他站起身,侧脸是谢雁所熟悉的,曾经带领他们出使过无数国家,经历过无数危机的那位外长。

坐在角落的高老师也跟着站了起来,两人朝着门口走去。

她追了上去。

谁知推开门,外面不是会场大楼,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高楼林立的街道。

天空有白色的客机掠过,母亲抱着孩子,情侣牵着手,孙子拉着爷爷指着大楼屏幕上的五星红旗问:“这是什么呀?”

爷爷说,“这是祖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