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许诺(第2/3页)

所以,儿臣斗胆恳求父皇,不要取消这次寿典……”

忠顺王叩头请命。

太上皇净了手,靠在龙床上,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大臣们的意思?”

“回父皇,这是大家的意思,不,儿臣方才说的是儿臣的意思,相信大臣们也和儿臣是一样的想法,他们都等着父皇大寿的那一日,为父皇贺寿呢。”忠顺王道。

太上皇苍老的面容上不见喜怒,他等了一会,见忠顺王没话说了,才道:

“既然如此,朕就把这件事交给你,两个月后,朕希望看见一个满意的结果。”

忠顺王心头一松,然后大喜:“多谢父皇,儿臣一定用心筹办,不负父皇希望!”

“好了,你下去吧。以后相关的事你就和王维仁等商议便是,没有重要的事,就不用过来了。”

“是……”

忠顺王闻言,知道太上皇是要休养,也不作他想。

事实上,今日太上皇肯见他他就已经很激动了。

他知道,之前王维仁等人求见,太上皇都没有见……

而且,不但如此,他还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太上皇八十大寿的统办权。

换在以前,这些事自然没有他操心的地步,都由景泰帝安排。

如今景泰帝死了,河间王还正好受伤,他要是放过这个机会,那他就实在太蠢了。

而且,对他从来不闻不问的太上皇如今也愿意将这样重要的事交给他来操办,这岂不,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满怀忐忑与希冀的忠顺王离开了濯尘殿,他却不知道,他才走,太上皇那古井无波的面容上,便浮现一抹怒容和冷笑。

“给宗室恢复祖上爵位,给文臣公爵……呵呵呵,他倒是大方,连太祖与朕不敢许的诺,他都敢拿出来当做笼络人心的筹码,好的很,好的很……”

一旁,正给太上皇整理茶具的冯祥手间一顿,随即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见,继续做自己的事。

……

宰相王府,数名三品以上大臣不约而同的来到王维仁家中。

“首辅大人,太上皇难道连您也不肯接见?”

王维仁当了十年首辅,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此时来的,都是以他为绝对中心的大臣。

在这个皇帝新丧,重新划分皇权的敏感时候,他们更需要紧跟一个人的步伐,以免行差踏错。

王维仁摇摇头,“太上皇身边的内监说,太上皇需要静养,朝政之事让我等自行裁决,若是意见相左,便去询问靖王和太师……”

“这?”

大臣们听了就惊异了。

太上皇荣养了十多年,不想问政事很正常,让他们去问太师也寻常。

毕竟太师和太上皇君臣相得,最能知道太上皇的心意。

但是问靖王……

说实话,虽然靖王在这一次秋猎和二皇子的叛乱之事中,表现的令许多人感觉惊艳。

但是,他毕竟太年轻!

而且,关于他的身份,还是太上皇单方面宣布,事后也未曾做出任何细节说明。好多臣僚,对此还是心中有些疑虑的。

难道,太上皇真的有意要扶持靖王?

于是,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一人道:“不然。如今朝廷连番动乱,太上皇也被陛下……”

此人差点说漏嘴,见王维仁冷眼看过去,才立马转换话头:“太上皇也被刺客所惊,龙体抱恙,宗室之中,太上皇一时没有可信重的人选。

正好靖王虽然年轻,但是天资过人,办事也得太上皇心意,所以才暂时倚重于他。

若就此说太上皇有意立靖王继承大统,未免太过于主观臆测。

就算靖王的身份没有疑虑,诸位也别忘了,当年义忠老王爷,可是带兵逼宫,最后落得个自刎身死的下场。”

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除了关于景泰帝的秘密不能公开,其他话,倒是没有太多顾虑。

他这话,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大家心中没有那么慌了。

毕竟,要是太上皇真的已经选中了靖王,他们现在就不该在这里讨论这些了。

怎么去攀附靖王,以至于不成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牺牲品,才是最重要的。

“若真是这样,那诸位觉得,太上皇心中真正属意的人会是谁?”

另一人问道。

“老夫觉得,当是忠顺王爷了。

毕竟太上皇一十三子当中,如今也只有这位了……”

一人接道。

他的话,令大家有些沉默。

景泰帝在时,他们这些朱紫大臣对于忠顺王可是一点也不待见的。

也是,没有人会在意一个母亲身份低贱,本身风评偏差,甚至连爵位也低于正常皇子的皇子龙孙。

要不然,当初杜安樘和北静王等人,也不会轻易就将忠顺王的监国大权剥去,而没有朝臣反对。

但是如今景泰帝一死,他们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这位爷,居然成了太上皇的独苗苗?

“咳,就算二皇子谋逆身死,陛下不是还有一子么?

虽然四皇子母妃只有贵人的位份,但到底是陛下现在唯一的皇子,诸位为何对其避之不提?”

一个人耐不住,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有这个疑惑的,并不止他一人。

他们,都是不知道真相,或者猜到当晚的兵变乃是景泰帝所为,但是不知道景泰帝的血脉问题的人。

对于他们的疑惑,其他人只是瞅了瞅,皆不言语,也不解释。

大家都是聪明人,见此,也知道必有隐秘内情,不敢多问。

七嘴八舌的说了半日,连宗室一些名声好的王爷大家都猜过了,还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头绪。

于是,他们终于将目光瞧向王维仁。

“不知首辅大人觉得最有可能继承大宝的是何人?我等皆奉首辅为尊,还请首辅不吝赐教。”

王维仁面色沉俊,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但是见大家的目光看来,他还是道:“吾等在这里闲猜也无意义,太上皇究竟属意何人,只有太上皇他老人家自己清楚。

不过我想,如今这个时候,太上皇他只怕心中也是难以决策的吧……

值此关乎大玄国祚安危的时刻,吾等作为朝廷柱石,自当为国分忧!替太上皇排忧解难。

策立新君虽然是太上皇一言之事,吾等却不能任由太上皇陷入两难之境。

所以,老夫想请诸位回去之后认真想一想,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疏,待明日的朝会上与诸位臣工共同商议。

不然,国朝大政总是吾等自行裁决,或者去询问靖王,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诸位以为如何?

王维仁这番话,可是说到大多数人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