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新村计划(第2/3页)

谁都知道,无论近郊农场还是基点村的建设,都是为了增加生产。经过一年以来的惊人发展,新玛希城的实际管辖地区已经占到了布伯平原的四分之一,如果将奥森郡也列入他们的控制范围,那么他们就占有了王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并且他们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拥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他们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样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长久以来,这片土地的农业优势一直都十分突出,直到这一年来的连续灾难影响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产粮地,闪光的河水只要爬上高地就能望见,农奴和农民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土壤龟裂,作物在烈日下奄奄一息。开拓者带来的高产作物显示出在这个地区的适应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倘若没有了深耕、来自联盟的肥料和大量的水源灌溉,它们也能在其他地区得到优越的产量吗?

无论开拓者的成就在外人看来如何不可思议,他们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之上的。新村计划并不是将开垦土地,将村民迁入旧足够了,实际上,基点村正如其名,是一系列整体工程的基点。

庞大的水利网和道路网将把这些基点村联系起来,像城市伸出的血管,既将城市的血液输送到村庄中去,又将土地上产出的营养吸收过来以供养自身。五百人是基点村的最低人口要求,当这些村庄发展到一定程度,道路和水利的建设完善到一定程度,如果不是通过这些村子分化出更多的新式村庄,就是这些村庄升级为城镇,不再依靠纯农业生产而发展。

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未来都是令人期待的,但至少在开拓者来到这片土地之前,没有人想象过要在平原上建立任何大型的水利工程,甚至道路工程都是荒谬的。这些工程的投入太大了,既需要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又需要极大的权力,甚至哪怕有国王一样的权力,恐怕也难以让分布在这片平原上的大小领主向他让出自己的部分领地。

但只要开拓者提出这些计划,就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们不能完成,不仅深信他们的城市新居民如此笃定,连寄居在此的三位领主也没有丝毫怀疑,因为这座城市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他们甚至因此更加确定在这里遭受的种种冷遇是光明之路的考验,只是稍微想象一下,他们的心也为这一伟大计划火热了起来。开拓者的作为看似样样都不合常理,那是因为人们总爱用自己的偏见去扭曲他们的动机,只要放下这无来由的憎恨,正视这世上确实有人既强大,又高尚,所行之事皆为利人利己,那一切都变成合情合理了。

收容灾民是合理的,打击贵族是合理的,要兴修水利,建设道路那更是神的真信者才能做到的伟业。

那么,作为最早向开拓者表示效忠的贵族,他们的领地至少比平原上的其他领主更有资格优先加入这一伟大工程。

但对新玛希城之外的世界来说,交易会仍然是最重要的,基点村的建设计划不在开拓者有意泄露的城市情报之中,在商业区中等候的商人兼探子们也许保有一两条情报渠道,但通过这些渠道传来的有限见闻不足以让他们敏锐地抓住城市发展的本质变化,因为对许多人来说,外邦人的许多行动都是“难以理解”的,而无法理解正是他们没有被异端污染的证明,一旦他们“理解”了,这就意味着他们被这座城市同化不远了。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甚至探子们也不知道身边是否已经有人暗中向外邦人投诚,反过来监视他们的言行。这种猜测其实没有确实的证据,但他们也不需要多么确实的证据。

因为这座城市确实有一种魔窟般的吸引力。不然那么多人长久借住在此,真的只为对主人的忠诚吗?

这些忠诚有限的商人和探子坐在旅馆中,行在原野上,看着人流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或者乘车,或者骑马,或者仅凭一双腿步行,外邦人就像他们迎接灾民一样在四方的道路上设置了各种补给点,为疲惫的旅者供应饮料和食物,并在登记身份后为他们提供一份“说明书”。

不提纸张和印刷术在外界的珍贵程度,这份赠予确实非常有利于人们在到达城市之前了解交易会能否达成自己的目的,人们捧着这本“说明书”就像捧着珍宝,无论是怀着好奇与探究,还是怀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抑或不怀好意而来,除了在这座外邦人建起的城市,没有别的地方能实现他们或卑微或狂妄的愿望。

在许多人的认识中,交易会是这次传说之城的首次对外开放。带着各种目的来到的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那片落在天边的巨大阴影,在一睹真容之前,他们首先遇到的是大片被深翻过的耕地,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时刻,来客们只要经过通往城市的笔直道路,就能在大地的深处看到那些发出巨大声响的钢铁怪物,一行行或一群群的人围绕着它们劳作,但是没有人敢走近去仔细打量。他们只是在这里将脚步放缓再放缓,一遍遍惊叹它们的能为,因为人们看得出来,将这片土地平整精耕到如此地步的主力不是人力,正是这些喘着气,冒着烟的玩意。

深秋枯败的野草已经被翻进地下,现在这些耕地还是光秃秃的,但只要想想外邦人手中的种子,人们完全可以想见在来年的生产季节之后,这座城市的力量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人们发现这些耕地不仅面积巨大,而且形状全都是极其规整的方形,田埂宽阔得像大路——或者说道路形成了田界。这很可能意味着所有这些土地都是公地,没有一块是给个人或者家庭耕作的。

穿越了城市东面的大片耕地后,人们就来到了城市的灾民安置区。数以万计的流离失所之人在这里生活,对城市之外的人来说,这片安置区同样出名,外邦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完成了神迹一般的壮举,现在,人们来用自己的双眼见证这一神迹了。

在看到那些整洁的房舍,平坦的道路,环绕在安置区周围,排列在道路旁生机勃勃的菜地之后,大多数人都能就眼前的事实得出结论,认为那些不幸的灾民在这里得到了不错的安置。实际上,这片安置区的居住条件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甚至有人在开始的时候将这片地区当做了新玛希城的主城区,说外邦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能建成这样也算不错了,当他的误解被更正之后,嘲笑他的人很少。

因为这个人误解的原因并不是傲慢。

这片安置区的面积几乎可以称之为广大了,为交易会而来的人们必须穿过它的中轴线才能到达会场,他们在路上可以看到安置区里的人们生活的样子。白天的时候人们大多要出门上工,安置区显得空荡荡的,热闹的是清晨和傍晚,尤其是傍晚,人们成群结队地从工地归来,就像水涌入河道,他们大声说话谈笑,讨论今天食堂的饭食和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无论男女都脸色红润,手脚行动有力,看得出来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充足的食物,而且每个人穿着一套完整的长袖衣服,不分男女脚上都有鞋子,除了身上带着汗水和泥土的印记,几乎没有一点灾民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