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女不服(第2/3页)

过了一会,董小宛听得王笑与左明静把话题又说回公务上,都是一板一眼。她又在心中提醒自己道:“需记住,此间风气与江南不同,不可再以往日的目光揣度他人,切记切记。”

……

“下官明白了,一定办好此事。”

那边左明静与王笑谈过,对接下来要办的事了然于心,起身告退。

她才转身,目光无意间瞥见王笑从怀中拿出了什么东西,愣了一愣。

“小宛,你先回去,我还有别的事禀奏国公。”

“是。”

左明静吩咐过董小宛,再转过头,脸上已有了些恼意。

她捏着手,快步走到王笑跟前,低声道:“还我。”

“嗯?”

“你还不快还我?这成何体统……”

“唔,这个啊……”

王笑把手上那只罗袜递在左明静面前,道:“这些天没来得及换衣服,这个原来一直留在我这里。”

左明静红着脸,低着头飞快接过,转身就要走。

“明静,不能陪我说说话吗?”

左明静停下脚步,也不转头看王笑,低声道:“你不守承诺。”

“我明明什么都没做……”

“你心里清楚。”

左明静听身后没了动静,打算要走,脚步却没能一下迈开。

她转头看了一眼,见王笑正看着自己。

那目光左明静有些承受不住,又迅速偏回头。

她其实也有话想对王笑说。

——“你何必要这样呢?那天跑到城外淋了一夜雨,明明已经病了却又不说,身上的伤也没好,为何就不肯好好顾惜自己?”

——“这次黄河水患以来,山东反应之迅速,赈灾之得力,自古未有……你既已尽到了全力,别在耿耿于怀了好不好?我知道的,你最近分明就是心中郁结……”

但这些话她藏在心里,几番想要开口,到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那天我在黄河边想了一夜,想通了一些事。”还是王笑先开口道:“说来还是因为你给我的束水攻沙之策,我得到启发。等天下平定,我要在黄河上游小浪底建一个……很大很大的水利工程……”

左明静正因刚才的罗袜而紧张,听到王笑这句话大松一口气,心想好在他没有趁机又轻薄自己。

她于是稍稍放松了些。

“这次黄河水患我没拦住,但我也许可以拦住后世更多次、且更可怕的水患。”王笑又道:“我又想到要在当世建小浪底自是千难万难,如此我尚且决定去做,又何惧世间别的挫折?相比起来,我想要与你……”

左明静才放松的心神瞬间又紧张起来。

“别说了。”

王笑停下话语,目光看向左明静,眼神中的坚定目光让她又是心神一恍。

他虽然没再说,但那份意志却明明白白传递给左明静。

——我想与你共相白首,还有什么能拦住我?

然而左明静依然只是摇了摇头。

“你若还是这样,我只好远远离开此地。”

王笑竟有些怕这句话,抬了抬手,用更温和的话语道:“你别紧张,我是说……我有些疑惑想要问问你……”

说着,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再耐心些,再耐心些……别吓到她……

“国公想问什么?”左明静问道。

王笑微微沉吟,低下目光。

但他眼中依旧还很坚决……

——若是封建礼教在阻挠你我,但就把它们通通打碎又何妨?

“近日陈惟中前来投奔我,我观他有大才,但就是这样的人材,为他父亲丁忧三年,又为他母亲丁忧三年……如此家国大难之际,本应济世救民之人,却蹉跎六年光阴,岂不可惜?”

左明静再次放松了些,道:“这是孝道,国公万不敢非议。往后若有什么人材要丁忧,夺情留任即可,不可又改国法祖制。”

王笑道:“但民间也是,多有适龄子女因父母过世,持丧不婚。你也知道,这些年战乱下来,民生凋敝,尤其是我们治下的冀豫鲁之地人烟最稀少。倘若不改此制,难免阻碍我们的发展……”

左明静隐隐感到他最后一句话似乎是双关之句。

我们的发展?

但目光看去,王笑眼神坦荡,似乎真有疑惑。

“此事……下官回去想想,若得解决之法再禀奏国公如何?”

“也好。”

见左明静又有告退之意,王笑又道:“我还有一点疑惑。”

他本想说“我打算取消了贞节牌坊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话到嘴边终还是咽了回去。

“国公请说。”

“唔……方才我见顾横波一双小脚,如此难免影响女子劳作。”王笑道:“我们早已下禁令,严禁山东女子缠足。前阵子战事频发,此事都是眉儿在做,我不甚关注,却不知具体情况……”

左明静微微疑惑,隐约感觉到王笑两个问题似在针对着什么东西。

但王笑语气分明在谈正事,她只好道:“殿下三令五申,如今山东百姓人家多已不缠足,只是高门女眷早已养成风尚,难免有偷偷缠足的……”

“嗯?”王笑有些诧异,问道:“为何我很少见到?”

左明静也有些错愕,低声道:“国公岂会少见到?京中多有缠足,或缠足又放足的女子。”

“有吗?”

王笑虽然没怎么盯着别人姑娘的脚看,却觉得顾横波那样的步态以往虽有见到,但按比例却也不算多。

左明静先反应过来,带着些赧然低声道:“国公若是指顾横波那种小弓弯,确实是也不多……”

“嗯?这有什么区别吗?”

左明静也不知自己跟王笑说这些好不好,但看他好像只是好奇风俗,也就仔细解释起来。

“缠足本就是高门大户女子之惯例,北方尤为普遍。但多是依前代的缠法,缠出六寸、八寸细足,谓曰‘束脚纤直’,讲究步态端庄。嗯……因穿的是轻云便履,鞋形如小船,脚板宽大穿起来就有些碍目,故把脚缠得纤细些,有‘钿尺裁量减四分’,或‘六寸肤围光致致’之说。”

王笑“哦”了一声。

他心中换算了一下,六寸大概是十八厘米,古代女子身材娇小,这个足长也就是比正常的略小一些,难怪自己看不出来。

左明静又道:“至于顾横波的弓足……弓弯起于胡旋舞,所谓‘掌上香罗六寸弓,拥容胡旋一盘中’,缠出六寸弓弯都是难得。她竟能四寸弓弯不损骨,赤足晶莹,故得江南夸耀。这种事极考验技艺,她是教坊司出身,由最有经验的嬷嬷从小缠足,但也是几十人中才出一个,至于缠不出来的,也就落得断骨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