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官与民(第2/3页)

“但……杨大人似乎已做到了六分?”

王笑默然了一会,道:“他是……我给别人要求的十二分。”

辛宜学微微一惊……

莫乾却有些窍喜。

他心想着当时自己答应夏向维不揭露其谋划让靖安王争位之事,未必是错了。

只听靖安王那一句“狗屁陛下”便可知靖安王之心……

他正想着这些,抬眼一看,只见王笑正用冷冽的目光盯着他,眼神中有些威怒。

“知道我为何杀杨启丰吗?”王笑问道。

莫乾一时也不知此言何意,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回答道:“他背叛了靖安王。”

王笑语气转冷,道:“我若是因此杀他,那你也可杀,王珠、夏向维皆可杀。”

莫乾一惊,忙不迭跪在地上。

“卑职……卑职……”

“刘文忠于百姓,而杨启丰忠于君王,此二者之间的差别你自己体悟。往后你等再敢行差踏错一步,杨启丰便是你的前车之鉴。”

王笑说完这一句,翻身上马。

……

有些事王笑没说,但心里和明镜一样。

宋信又不傻,在徐州时当面来找自己要银子充内帑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平阴县这件事做得这么蠢,怎么可能是宋信指使的……

……

晁黑腚今天看过了杀头,又到县城内为刘文新盖的祠堂去烧了香。

祠堂是仓促盖成的,靖安郡王亲笔题了四个字。

“唯忠于民。”

晁黑腚并不认得这四个字,还是别人念给他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也并不能体会其中的含意,只觉得……连靖安王都说刘大人是个好官哩。

对于晁黑腚而言,言下最大的困扰就是到处都在传是自己跑到济南告状的,给他的名声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但他这辈子连平阴县地界都没出过,哪知道怎么去济南……

“听说了吗?是个叫晁黑腚的刁民跑去告了县太爷……”

“俺还是觉得县太爷是个好官,这要是来个新的县太爷,多收俺们二十石三十石怎么办……”

从祠堂出来时,听到周围的人议论着这些,晁黑腚猛然感到一股火气上来,冲着他们就喊道:“多收十石你们屁都不放,才会让人多收二三十石!要是你们吱个声,当然换来的是个好官!”

他就是个乡野村民,说不出更多的道理来,憋着气到最后也只是又喊了一句:“靖安王和刘大人是想让俺们过更好的日子懂吗?!”

……

晁黑腚喊完,气冲冲地走过长街,只觉得县城里这些人笨死了,偏自己最近感悟了许多道理又不知怎么说,没来由添了几分郁闷。

一转头,他又看到了一张征兵告示,他只看得懂“征兵”二字,因为这两个字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以前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这次,晁黑腚却是挠了挠头。

——这世上都是些没见识的俗人,俺得过靖安王和刘大人的教导,要是连俺也不愿去打建奴,好日子岂非要到头了?

心里这个想法浮上来,压也压不下去。

晁黑腚脑子一热,跑过去就把那征兵告示揭下来。

“干什么干什么?!”有官差大喝道。

“俺要应征!”

“应征就应征,你揭老子的告示干什么?!去,到那边去报名……”

晁黑腚挨了一通骂,走到报名处,只见前面摆着好几张桌子,排了好几条队。

等他排到前面,目光看去,这张桌子后面坐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俺要去当兵……”

“家里有田地吗?以后田地有人种吗”

年轻人正提笔写着什么,头还没抬就先这般问了一句。

晁黑腚听着这语气,愣了一会,下意识喃喃道:“刘大人?”

“哦,我不姓刘,我叫方延年,也不是什么大人,只是不入流的小吏……”

年轻人抬起头来,露出和善的笑容,又问道:“壮士家中有田吗?”

“有三十亩,俺小舅子可以种。”

“好,壮士户籍哪里?尊姓大名?”

“晁黑腚……”

……

“切记,晁大哥入营可领五两银子安家费,前半年月饷二两、盐二斤,若遇克扣,找军法官说,但军纪万不敢违……”

两人聊了一会,方延年给晁黑腚登记了,又仔细交待了何时入营等事项,却是从屉中拿出两颗糖果交在晁黑腚手上。

“晁大哥往后当建功立业……这两颗糖带回去给家里妻儿尝尝,稍解不舍之情。对了,这大寨村是在县城西南四十里?往后晁大哥若有家书,我可以给你送去……”

“俺们的村子可远哩。”

“没关系,我们这些吏员多往乡间走走,这世道就能多好一点……”

晁黑腚听着这些,只是愣头愣脑地点点头。

——这话,以前刘大人也是常说的……

等他站起身,捧着糖走了几步,转头看去,见方延年已在给下一个人登记。

不知为何,晃黑腚只觉得方延年给人的感觉与刘文十分相像。

他傻愣愣站了许久,眼前方延年的模样终于在他眼里与刘文重合起来。

他把手放进怀中,把两颗糖和那一串铜钱放在了一起……

……

这天夜里,京城西南,涿州,石亭镇外的一间破庙中,一群流民正聚在一起。

“别生火……让建奴逮到了,捉我们投充哩……”

低喝声响起,破庙中几声响之后又安静下来。

一名小女孩低声问道:“爹爹,什么叫投充啊?”

一个中年书生低声道:“投充便是汉人以奴隶的身份投入建虏旗下种地……可笑建虏如此奴役压榨百姓,却还假以‘为贫民衣食开生路’为名,这些奴隶处境悲惨,纷纷逃亡,又称为‘逃人’……”

他说到这里,在破庙中环视了一眼,道:“逃人要是被捉了,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

小女孩吓了一跳,声音压得更低,问道:“那他们要是被捉到了,爹爹也要被鞭一百吗?”

中年书生又看了看庙中几个逃人,道:“他们若是被捉到了,爹爹是要被正法的。”

他妻子一惊,忙拉了拉他的袖子,轻唤道:“相公,这……”

一家三口说到这里,逃人中的一名男子拱了拱手,道:“兄台莫怪,我们在这破庙歇上一夜,天不亮就走,绝不连累兄台。”

中年书生道:“若怕你们连累,我就不放你们进来了。”

“是,谢兄台大恩!”

中年书生问道:“你们想去哪里?”

“我们听说山东治下安定,想要去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