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5/6页)

刚才七阿哥那么温柔的安慰他,他有些舍不得对方这么快就走,一直拉着胤祐的手不肯松开。

这时候,皇贵妃被一群女眷簇拥着走出来。

舜安颜的额娘过来看到儿子拉着七阿哥的手不肯松开,吓得赶紧过来拉他。

她越是这样,舜安颜就越是不愿松手。

最后还是皇贵妃走过来,温柔的问他:“知道我是谁吗?”

舜安颜点点头:“是七阿哥的额娘,也是皇贵妃。”

皇贵妃摸摸他的头:“也是你的姑姑呀。”

“姑姑。”

“七阿哥现在要回宫了,以后你还要进宫陪他读书,有什么话,到那时候再说也不迟。”

听了皇贵妃的话,舜安颜点点头,松开了胤祐的手。

回去的路上,皇贵妃发现儿子情绪低落了许多。

来的时候,他听说要出宫,以为是出去玩。皇贵妃告诉他,是自己的玛嬷,也是阿玛的郭罗玛嬷去世了,他们这是去祭奠他,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不是玩,不能表现得很开心,因为郭罗玛法和舅舅们看到了会难过,阿玛也会生气。

小家伙很懂事,虽然他的确理解不了那种悲痛,但是他很听话,记住了额娘的嘱咐。

到了佟家,他的表现也一直很好,这也让皇贵妃很欣慰。

可是现在,他看起来却很伤感,就像是真的体会到了那份失去至亲的难过。

皇贵妃问他:“宝宝怎么了?”

“舜安颜说他的乌库玛嬷最疼他了,我的乌库玛嬷也最疼我。”

小家伙低下了头:“他还是他的乌库玛嬷有什么好东西总会留给他,我的乌库玛嬷也是。”

他忽然问皇贵妃:“我的乌库玛嬷也会离开我吗?”

皇贵妃将儿子搂进怀里:“不会,乌库玛嬷身体很好,不会离开你的。”

“真的吗?”

“真的。”

回到紫禁城之后,康熙本打算带着胤祐去乾清宫,他得继续回上书房读书。

小家伙却不干:“我要去慈宁宫。”

康熙去牵他的手:“去慈宁宫做什么,你今日的书还没读。”

胤祐一闪身就躲到了皇贵妃身后:“我就要去慈宁宫,我想乌库玛嬷了。”

康熙不知道他这又是犯了什么毛病,抬手指着他,正要让他过来。

这时候,有一只手却忽然搭在了他的手臂上。

皇贵妃冲他摇了摇头,将刚才马车上的事情简单的说了说。

小家伙这是触景生情,害怕太皇太后有一天也会离开他,想要回慈宁宫看看,陪一陪老祖宗。

康熙叹了口气,知道是自己误会了小家伙。他儿子一向是个心思敏感的孩子,他怎么会忘了呢。

他向胤祐招了招手:“那我们一起去给老祖宗请安,好不好?”

胤祐这才站了出来:“我今天一整天都要在慈宁宫。”

这是儿子对太皇太后的一片孝心,康熙说什么都要答应。

一跨进次您共的大门,胤祐才不管什么请安不请安,一路狂奔跑进院子,康熙在他后面喊:“慢点跑,一会儿又摔了。”

胤祐才不管那么多,他就是想第一时间见到乌库玛嬷。

冲进正殿,也不行礼也不问安,直奔太皇太后常坐的那处炕上,扑进了她的怀里。

太皇太后正在念经,他这么突然跑进,又突然扑上来,倒是把老祖宗惊了一下:“小七?你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

“因为我想乌库玛嬷了,我要过来陪陪你。”

这话就像是往太皇太后嘴里送了一勺蜂蜜,直直的甜进了心里,搂着他,摸摸他的脑袋:“哎哟!怎么了呀这是。”

“没怎么,”小家伙趴在她的腿上撒娇,“乌库玛嬷,一会儿我替你抄佛经好不好?”

“好呀,怎么不好,乌库玛嬷最喜欢小七抄的佛经。”

这时候康熙和皇贵妃也走了进来,两个人给老祖宗请安,正巧听到苏麻喇姑在一旁说道:“七阿哥,你到上书房读书之后,不能每日来给老祖宗请安。她想你的时候,就让奴婢把你抄的佛经拿出来给她瞧瞧。”

胤祐说:“那我今天多抄一点。”

康熙坐下来陪太皇太后聊天,说起了佟图赖的夫人去世的事,以及上午他带着皇贵妃和小七去了趟佟家。

就这么三两句话,太皇太后就知道了小家伙怎么突然跑过来,还这么粘人,一直依偎在他怀里,哪里也不肯去。

心里更是被这小家伙暖到了,一直搂着他不肯松手。

胤祐抬起头来说道:“乌库玛嬷,我要下午才能给你抄佛经。”

太皇太后不解他为什么要强调下午:“怎么了?”

小家伙摸摸肚子:“因为我饿了,没力气。要用过午膳力气才会恢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皇太后搂着他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吃饱了再抄,要不,睡了午觉再起来抄吧。”

康熙在一旁老大不痛快,竟然吃起儿子的醋来:“孙儿也时常给皇祖母抄佛经,怎么就不见您这么高兴?”

太皇太后看他一眼:“你抄的,和我的小七抄的,那能一样吗?”

胤祐在慈宁宫呆了一整天,说什么也不肯走,晚上还要住在这里。

“你早上起的太早了,会打扰到乌库玛嬷休息的。”

“打扰什么,一点也不会打扰。”

太皇太后被他哄得一整天都笑容满面,自然事事都由着他。

皇贵妃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住下,第二天一早直接去上书房。

经过礼部和詹事府的商定,最后,各部议定在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这一天,举行皇太子胤礽的出阁讲书典礼。

康熙制订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

闰四月二十四日,在保和殿,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在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出阁之后,太子仍需要读书,但地点已不在上书房,而改为文华殿。

在这里太子的师傅汤斌、耿介、达哈塔继续为他授课,但内容不再是《四书》、《五经》,这些他都已经学完了。

出阁读书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身为储君第二阶段的学习——治国与观证。

之前,胤祐一直不懂“出阁讲学”究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太子哥哥在上书房书读得好好地,忽然就要换个地方。

直到他换上朝服,跟着众位兄弟一起,在太子跟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的时候,他心里才第一次真切的明白,他们虽然是皇太子是储君,也是以后的皇帝。

他们虽然是兄弟,但也是他的臣子。

那天,出阁典礼结束之后,胤祐久久都不肯离去。

他一直站在保和殿前的广场上,直到所有大臣退下,康熙离开,太子从大殿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