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第2/2页)

纪墨只是一想,却又放下了,辛苦数十年,难道就是为了取巧通过考试吗?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完整流传后世,看看后世是怎样的看法观点,那么这个考试的意义,也就仅止于通过了。

考试的目的,以往老师总说,不是为了几分几分的成绩,九十分是优秀,九十五分就不是优秀了吗?既然同是优秀,为什么还要争那五分呢?为的便是通过这五分验证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一个五分的知识,放在卷面上比重不大,可这五分,也许就是以后的十分甚至百分,不能白白放弃。

考试的目的不是看分数,而是看成长。

既如此,总要让更能够代表自己知识的作品流传后世,尽可能完整地流传后世。若是这时候选择了不完整的作品,便是真的流传下去,为人所知,这种技术性的事情,不懂全貌多得一叹便也了不得了,又能让人明白什么?带来什么意义呢?

完整的流传尚有可能丧失部分,成为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只怕能余一个名字也是了不得了。

“书册简薄,是我所学汇总,数十年得一本,已是全部,更希后人珍视,或可添加、改正,不令孤寂。”

“画作极好,若能流传千古,当是馆藏之物,更可见御兽之一斑,留以启迪后人,或有人效仿复原,不能说没有意义。”

“文字传世,能够著书立说之人,必不是无能之辈,此世尚有财势,可看表演可写书传,说不得有幸留名青史,来日翻看,也是名人著作,只言片语,多有解析,说不得就能让人得知有此一技,若口技艳惊四座,然,技之所传,只此片言,何其局限,猴艺不能代表御兽,御兽并不全是猴艺,同样也不全是猫艺,狗艺,其意义在知,如同画作,知此而已。”

“我愿传技,不为青史留名,不为世人赞颂,不过为此技而已。”

“百工百业,百业百技,或时移世易,为其他所替,但其存在的意义,便是文明的载体,是智慧的体现,是历史进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一技可养,何止百人,若不能传世,何其憾哉?”

为考试,又不仅仅为考试,这个被自己命名为学习系统的系统目的如何且不说它,自己的目的,却不能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侥幸通过,其欢喜几何?辛苦多年,难道就为一时侥幸之喜?

纪墨想,他的追求,便是尽可能将这技艺流传下去,让后世人看到,若古人与今人隔空对话,让这份传承也能化作夜空之中的一颗星,与繁星争辉,同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