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天拿命覆盖式炮击(第2/4页)
这下子宋闯再不想承认现实的困境都难了。
他终于发现为什么燕军会傻乎乎让出镇口城了?原以为是什么破读书人,酸儒在瞎指挥,现在他才知道对方的真正目的,对方根本是想将他们困在镇口城。
可燕军控制力并不强,他们舆国军队突破是迟早的事情。那燕军为何还是要傻傻地消耗?
宋闯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他立即调动所有的军队往南攻,不能再拖延了,怎么都要突破北边境杨家军的后方,然后给杨家军制造混乱,而他们本就是来鱼死网破的,自然不怕牺牲。
最重要的是北边境早就已经潜伏已久的两国三十万军队!
而杨家军的二十万人则是大燕最精锐的部队,只要将杨家军灭掉一半,那大燕的江山国门还不是随时让他们可破。
这是舆国和卫国筹划已久的了。
自从大皇子得到西北暗道情报和大燕其他不少归国后,舆国朝廷上下就一直非常蠢蠢欲动要对大燕出手了。因为现在正是大燕国力最弱的时期,他们决不能错过这次百年难遇的机会。
于是。宋闯作为先头指挥,他的成功与否都影响着舆国卫国,甚至是大燕的历史的转变。
就在宋闯认为自己会在这场战争名留青史。
容铮在工部磨了几天,袁汉终于勉强跟上了她的脚步,给她制作出来了十八斤□□。而这制作很简单,困难的是培养会制作的人才。
而且这些人才学会后立马投入新徒弟,然后再会徒弟量产,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量产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晚上下来又足足给她做了十斤的□□。
总共二十八斤,这中天拿命的威力已经足够了,但她已经不打算用风筝那么简便的东西来操作这个新火弹。
随即,她命令工部给她拆除两个炮筒出来。
现在这批炮筒还需要点燃绳子来驱动火弹,一旦进水了,几乎就失效了。
她就用了一个简易的办法,那就是用牛油纸防潮防湿,毕竟现在炼铁的技术也不是很发达,更别说造一层铁质的弹衣还有精致的设计流衣来做出大燕的第一把半自动枪。
她做的摔炮完全可以通过大型□□携带摔炮进行射击,只要箭炮落地,就必会爆炸,而不用再点火。
这就是她为什么会用风筝先来试探百官的原因,因为以他们被时代局限的认知,如果不从接地气的方面让他们入门了解,或许她推动这个摔炮几乎没人能够理解。
容铮让人拿了一颗做好的摔炮出来,然后她让袁汉亲自在试验场附近炸一次看看。
这一次,袁汉带着工部所有的匠师们,还有火器手们,他们是第一批见证大燕箭炮诞生的人。
只见一个火器手将□□车推上来,再在箭头上绑好了摔炮,他们无需点火只需要扣动扳机,扣板在火器手的按压下,大家只听到“咻”地一声,弓箭飞出。
一百五十步内设有靶心还有一些太子殿下吩咐的沙包,只是一箭射地,“砰”一声沙包被炸的飞来一米高,靶心直接是碎成木碎,而沙包破开的威力效果也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火器手和匠师们看着大老远只有弓箭能到的地方,现在箭炮直接到了,并且炸得那是惊天地泣鬼神。比他们以往看的火炮威力要强多了。
袁汉带着人去现场检查时,他们发现箭炮不仅修复了火器难瞄准的一关,还顺便将弓箭和火器给结合变成了可以飞的火炮。
早先的时候,袁汉就一直在琢磨要是火器能跟弓箭一样被人容易上手就好了。
而现在,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袁汉当场抱着只剩下残骸的沙袋回到了容铮身边,他忽然朝那把普通再不能普通的□□车磕了个头:“天佑我大燕,天佑我大燕啊!”
容铮见他那么高兴,她也没有阻止他这些又跪又抱的姿势。
等袁汉跪完后,他不顾形象地凑到容铮身边小心翼翼地打着自己的算盘道:“殿下,这箭炮不如我们便以敌军最怕的天拿命来取名,然后让天拿命在工部批量生产,工部再生产更多的大燕工部的天拿命,您觉得如何?”
容铮对他的小心思没有多少兴趣,她道:“随你,不过后天我们就投入使用。”
“臣遵旨。”袁汉收到太子的同意时,他的小心肝都要高兴的抖出来了。
太子殿下这不会好大喜功的性格,他真是太喜欢了。
只不过,袁汉却还是沉下心来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太子殿下每次在他们高兴新式火器诞生的时候,太子殿下都会用看他们是乡巴佬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她还无奈叹气,总是说还不怎么接近她内心想要的效果。
这让袁汉觉得太子殿下的心大到无边,甚至连他都无法猜透太子殿下还有多少神招没有使出来。
再加上民间最近流传着太子是神龙,随时会飞升的传言,让袁汉也不得不开相信太子并非是凡人。
也许太子殿下真的是神龙在世,否则,她三两下怎么破解开火器量产发展的难题?
袁汉在旁边一边心情复杂想着,一边则是越发对容铮敬畏为神。
他在旁边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容铮则是想着明天的自卫反击战。
次日,工部尚书袁汉在早朝时极力请太子殿下早日为镇口城反击做出行动。
其他人则是见机就喊钱不够,五万人那么多如何一天之内清除完?
大家都对袁汉最近古怪的行为感到搞笑,觉得袁汉是跟着太子殿下做什么东西,人给做傻了。
然而就在一些大臣对袁汉极力挺主战,一日决战时的话语而感到迷惑时,这时,火器手们纷纷推出了一个普通再不能普通的弩车,有的还是轻型弩车,甚至还有投石车,这些都是大燕传统的武器工具。
但现在这些东西只要装载了天拿命,都将不普通起来。
千秋拓见此,他就拉着几个亲信闭上嘴巴看好戏,只剩下沈立林在精打细算,他昨天在邮票券投入的钱似乎都被太子殿下拿去贴给工部了。
沈立林立即就抛售了剩下的,拿回了本金,再不让太子花他的钱。
当然国券所那么多钱,他还是防着的,这还是他的一个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在太子身上赌一把。公事上他不能明目张胆表态,但私事就没有管他做什么了。
更何况现在满朝文武,起码有一半的人把钱投到国券所,甚至是外面的百姓们,他们现在被绑在一起,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国券所出事。
先前沈立林听说有人想支开太子独立成立国券所,第二天,东宫立马开放了自己的黄金储备量,那数量完全碾压任何人。
并且也让大家看到了保障,只要有黄金在,国券所必定是稳赚不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