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8/8页)

蔡昭遥遥一数,这片被包裹在藤林中央的村落大约有五六十座联排房舍,每幢都像南方的竹角楼般搭上两三层。蔡昭算算,觉得这里大致可容纳三四百人。

村落很安静,静谧的仿佛只有慕清晏与蔡昭两个人。可是三四百人的村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么安静,静的近乎诡异了。

“你觉不觉得这里的屋子特别……”蔡昭斟酌言辞,“特别袖珍。”

慕清晏微微一笑,“昭昭这两个字用的甚妙。”

周遭的房舍不但低矮,连里面的桌椅床榻都比寻常尺寸要小一圈。

蔡昭道:“我听说长年数代居住在沼泽的人,身形往往会比较矮小。”

两人沿着光线黯淡的村舍小路漫步,发现四周屋舍楼房破败,仿佛许久不曾住人了,微有风吹时,藤木顶棚簌簌作响。适才那片血沼何其凶险可怖,这里却既宁静又萧索,藤条交织的穹顶透下银白色的光线,宛如进入月下梦境。

然而算算时辰,此刻分明还没天黑。

“那栋屋舍看来比较整齐。”慕清晏个子高,视线掠过低矮的成片房舍,一眼看见前方有座屋顶栽着小花的藤木小楼。

两人连忙过去,结果里头依旧空空如,不过灶头是热的,柴薪微有火苗,床榻座椅也很干净整洁。

蔡昭大喜:“这里是住了人的,可是人都去哪儿了呢?”

慕清晏皱眉:“是不是看见我们来了,他们就躲起来了?咱们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你们来啦。”

一个缓慢衰老的老妇声音在背后响起,两人毫无察觉,蔡昭当场被惊出一身冷汗,慕清晏剑出如风,弗盈的剑尖堪堪停在那老妇咽喉前半寸。

老妇身形矮小,比蔡昭还矮了一个半头。她身着粗布麻衣,头戴藤钗,背着个装满野菜与菌菇的兜箩,脸上和手脚上都有淡淡的青色藓痕,相貌年岁十分模糊。

她身后还跟着七八个跟她差不多打扮的老年男女,他们小小的赤足落在柔软的土壤上,竟是悄无声息。

虽被利剑指着咽喉,那老妇却一点也不慌张,她先看了看慕清晏的脸,裂开缺牙的嘴笑了笑,再上上下下的打量蔡昭,最后落在她那一双流光溢彩的眼睛上,露出欣喜之色。

“你们姓蔡,还是姓杨?”老妇问道,“哦我忘了,你们外头大多是跟从父亲姓氏的,那你们一定姓杨了。”

她身后一个矮小的老人插嘴,“阿姊忘了,他们落英谷也有从母姓的。”

蔡昭拨开慕清晏的剑,激动的问道:“你,你见过和他一样的脸,但是那人侧颈处有鸢尾花的血色烙印,对吗?”

老妇点点头:“还有和你一样的眼睛,我也见过。”

蔡昭心头一喜。

慕清晏依旧沉着脸:“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老妇指着两边的门柱,“这是小殊姑娘给我刻的对联。”

蔡昭赶忙扭头去看,上联是‘月圆人不知’,下联是‘日落鬼不觉’,横批是‘无天无地,我自逍遥’,利器刻入木匾的笔迹洒落干净,那股潇洒之意几乎透木而出。

“是她的笔迹吗?”慕清晏低声问。

蔡昭连连点头,“是的,我从小看到大的,不会错。”

慕清晏忍不住抬头问:“敢问老婆婆,你们知道我们要来?”

“不知道呀。”老妇微笑,“有人来就来,没人来就没人来。能摸进这里的就是我们的客人,摸到其他地方去的,就是沼中藤蔓的肥料。”

这话语气温柔缓慢,其中含义却叫蔡昭忍不住一抖。

“那个侧颈有鸢尾花烙印的人,说他姓杨?”慕清晏收回弗盈。

老妇道是,慕清晏还待再问,蔡昭连忙打断他,“你先别说了,我有要紧事!”

她堆起可爱的笑容,恳求道:“老婆婆啊,你能不能派人去南面的外围密林报个信,要是落日前我们不回去,有人就要放火烧林啦!”

老妇一愣,然后她与她身后的人全都哈哈呵呵笑了起来。

“你们兄妹和你们爹娘还真是一个样!”老妇笑的前仰后伏,“当初杨公子也在外围林子里埋了许多火药,还点了长长的引信。小殊姑娘找到我们,头一件事就是叫我们赶紧去将引信灭了,哈哈哈哈…好好,阿弟,你带两个人过去吧…”

蔡昭本来想带路,被老妇拦住了,“放心吧,这片林子和沼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像清楚自己的手指脚趾一样。”

老妇又道,“我知道你们有很多话想问,先进屋去饮些甘草露吧。”

“好好……”

“这个不急。”这次轮到慕清晏把蔡昭推开了,“有件事要先说清楚。”

“我和她不是兄妹。”

“太阳落山了吗?”

“没有。”

“天色好像更暗了。”

“金乌西垂,阳光不够亮堂了嘛,但依旧没有落日。”

“小兄弟你说呢?”

“……我去看看三师兄要不要如厕。”

“我想吃烧猪了。”

“太阳还没落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