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5页)

好巧不巧,他跟张狗蛋还是认识的,招工到底要不要来还是张狗蛋给他吃的定心丸,他说卫阿姨人很好,只要他好好干,卫孟喜肯定不会像外头那些坏人一样赖账,工资一分不会少。

黎安华口舌伶俐,叭叭叭一说,立马就将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尚永志最后一份工作就是在后勤处,凭着自己还不错的物理知识,跟着老电工学了两年,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煤矿大型机械多,用电量巨大,有时候同事们欺负他是瘸子,故意留他一个人值夜班,他也争气,无论是哪台设备出问题,他都能第一时间找到,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完成修理。

或许,上辈子要不是他被辞退,吊笼就不会断电,陆广全就不会被困井底……

卫孟喜一想到这个可能就对郝中军这王八蛋恨得牙痒痒,为了安排他亲戚,居然抢夺了一个专业技能过硬的残疾人的工作,还可能导致了小陆同志的悲剧……不行,她得做点什么。

只是免掉他的领导职务太便宜他了。

这种渣滓,不配继续待在国家单位里享受,哪怕是普通职工也不行。

“我尚叔可了不起,矿上谁家电器坏了,谁家换灯泡跳电闸烧断保险丝,他一看就知道,三分钟,哦不,最多两分钟就能修好。”

那简直是瞌睡遇枕头啊,卫孟喜现在最缺的就是各种专业工人,这么大个厂子要维持运转,水电煤是最重要的能源保障,没有懂行的师傅,她其实一直担心万一哪天出意外连帮忙的人都找不到。

她的工资开到五十块一个月,说高确实挺高了,但专业的水电工人家现在都在国营单位有正经工作,不可能为了高几块工资辞职来帮个体户打工,要说加工资,许以丰厚薪酬,卫孟喜又觉着这样对整天把手泡在下水里的女工不公平。

“好啊你小子消息倒是灵通。”她拍了拍黎安华的肩膀,忽然灵机一动,“你跑得快吗?”

“很快,张川家的大狼狗都追不上我,嘿嘿。”

“眼神好吗?比如说见过一次的人,过段时间再见,能在人群里认出来吗?”

“那肯定的啊,张川都说我记性好,记人记事不在话下。”

“我教给你一个特别的任务,每天多给你一块钱工资怎么样?”

“啊?!”黎安华差点蹦跶起来,“行啊,干啥我都愿意!”

卫孟喜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少年目露疑惑,“只需要看着就行了吗?要不要去干架,我干架也不孬。”

卫孟喜拍他脑袋,“你才几岁,整天干架干架的,我可警告你,在我厂里要是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我一律开除。”

这话,也是说给其他工人听的,她开这么高的工资不是请大佛来养着的,要是干出违法乱纪的事,她分分钟开除没话说。

黎安华缩了缩脖子,看来张川没说错,这个卫阿姨老板真的很厉害,别看笑眯眯的好说话,但是个狠人呐。“我不说了老板,您放心,您交代的任务我一定完成,我保证。”

卫孟喜没时间听他保证,这件事确实重要,“你去吧,我这里先支半个月工资给你,你去买两件普通的不打眼的衣服,明天早上八点跟你利民哥一起坐车出发,他会把你送到地方。”

黎安华点头如捣蒜,这还没开始干活呢就能领工资,张川真的没骗他,他哪天有空一定要去找张川,告诉他这好消息。

加工厂里,冰柜一装上,生熟肉的量可以增加了,煤嫂们出去跑业务也就更勤快了,因为真的有人一个月拿到两百块的工资啦!

两百块是啥概念?哪怕张书记和杜矿长也没这么高啊,美味卤肉加工厂告诉她们这样一个真理——谁都会辜负你,但美味卤肉不会亏待你,只要肯努力,钱不是问题!

所以,这半个月的矿区实在是稀罕,以前那真是到处都有各种街溜子煤嫂,游手好闲,说长道短的,现在一条小街除了开店的,压根见不到一个煤嫂。

因为大家都要么去加工厂上班,要么出去跑业务,哪有时间出来招惹是非,这可把李秀珍和刘红菊寂寞坏了——没人搭理她们了呀!

不过李秀珍最近倒霉事挺多的,先是婆婆从老家赶来照顾小秋芳,从那以后张毅对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三天两头要干一架……关键那“死老太婆”还没脸没皮,她明里暗里撵都撵不走。

然后就是小秋芳的失忆,这孩子是彻底没以前聪明,更没以前的好运气了,每天就跟个傻子一样只知道吃吃喝喝背古诗,她需要她背古诗吗?

她需要的是她的小福星运气啊!

可惜,无论她怎么哄,怎么骗,怎么威胁恐吓,那丫头就是什么也不知道,要是太过分婆婆和张毅也不给她好脸。

再一个,就是怂恿张毅去给前岳母道歉失败,一点好处没摸着还倒贴大几十买礼品的钱,搞得张毅现在对她也是横眉冷对,要不是还没条件搬离窝棚区,她都不想再跟那猪头一样的男人睡一个炕!

家里失意,但至少工作上还挺顺利,她现在已经被提拔为灯房里的小组长,以后再怂恿一下李茉莉和杜林溪,给她调动到办公室也不成问题。

倒是刘红菊,那是真的郁闷到家了,工人们宁愿买俩馒头配卤肉吃,也不愿下馆子,她的小饭馆开不下去,几个儿子又不懂事,老大因为偷东西被学校开除了,严老三也因为工作失误被处分,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她想把小饭馆关掉,去加工厂上班,可拉不下这脸,也觉着卫孟喜肯定不会要她,毕竟当时一起说她坏话的几个人,她一个也没要。

这日子是没法过了啊,刘红菊唉声叹气,心头一口气闷着,都不知道该找谁诉说……谁也没空搭理她这无业游民。

卫孟喜才不管她们打什么小九九,回来一个多月,加工厂步上正轨,每一块都有信得过的人看着,她终于能抽出空琢磨开书店的事了。

文具已经拿回来一个月,人民路上卤肉店隔壁的门面也装修得差不多了,她准备挑个日子开业。

因为还没找到去哪儿拿书的门路,现在就只是装修出大体模型:浅绿色的墙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成人高的黑胡桃木书架,中间做一个软皮沙发的环岛,沙发上可以坐人,环岛中心依然是一个圆形书架,进回来的几样文具就先放在书架上,虽然稀稀疏疏的,但看着五颜六色也颇为养眼。

还没开业呢,已经有人进来逛了。

但凡是进来的,无论男女老幼,或多或少都会买点。

年轻学生自己也需要用钢笔和套尺,爸爸妈妈辈的,也有娃娃上学,需要用转笔刀和套尺,老年人嘛,那么便宜的钢笔不买是不可能的,因为忍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