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宴席(第4/4页)

拿定了主意,赵大厨竟对师雁行笑了下,“去吧,是好事呢。”

别说众人,就是师雁行都有些意外。

江茴暗道侥幸。

不,也不是侥幸,而是那丫头时时处处都考虑得太周到,每每可能有危机时,她总能先一步化解了。

当初大碗菜街头竞争时,如今郑家的后厨暗斗也是……

却说师雁行随那小厮去了前头,果然见郑义父子正陪着着四个穿长衫的男子吃席,角落几个大花囊内满插金菊,都开得轰轰烈烈。

长衫,文生巾,读书人?

师雁行暗自想着,郑义竟跟读书人有往来?难怪这样慎重。

见她过来,郑义便道:“来了。”

那四人纷纷回头,一看之下,吃了一惊。

“这样小?!”

方才问及哪位厨子做的,郑义说是外头请的,不知怎么又听闻是个女厨子,众人越发起了兴致,说要叫来看一看。

可如今一瞧,竟只是个半大孩子,那点儿若有似无的旖旎心思只得落空。

郑义带头夸了几句,师雁行一一作答,不卑不亢,又暗搓搓奉承几句,那几人嘴上不说,心中却十分受用。

最开始吃蛋饺那人笑道:“这小娘子倒是口齿清楚,郑老可不要吝啬打赏才好。”

郑义自然说好。

这些人不过把师雁行当个厨子,言辞间貌似推崇,实则高高在上。

类似的态度师雁行前世今生都见过许多,并不以为意。

服务行业嘛,就是这样,习惯了就好。

却不想她正左耳进右耳出时,忽听有人问了句,“你念过书?”

师雁行下意识抬头望去,见是进门时一直没说话的那位,约么四五十岁年纪,双目有光,容颜清瘦,留三苒美须,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好似一杆修竹,赫然就是最典型文人的形象。

只是这么看着,就跟旁边嬉皮笑脸三位高下立判。

师雁行瞬间多了几分尊重,“家慈曾略略教导过,倒不敢说读书……”

众人都哦了声,显然有些惊讶。

竟是读书人家的小娘子?

既如此,又怎的沦落至此,操这等营生?

一开始说话那人打量师雁行几眼,摇头叹息,“可惜了。”

顿了顿又道:“是个女子,倒也罢了。”

师雁行微微一笑,没说话。

她能猜到对方的意思。

可惜,无非是读书人家的后代沦落至此,自然可惜。

倒也罢了,便是女人即便读书也不能科举做官,这么一想,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了。

谁知那修竹一般的文士却不以为然。

“男子也好,女子也罢,读书总没坏处,何来可惜,又何来也罢?”

师雁行一愣,一抬眼,就见对方正看着自己,很认真地说:“既读过书,日后也不可荒废。”

此言一出,他那三个同伴俱都笑起来。

“看看,你又疯了!”

“老裴啊老裴,哈哈!”

“远山兄,你这四处劝人向学的老毛病也该改一改……”

郑义和郑如意爷俩面面相觑。

早就听说这位裴先生性格古怪,今晚一见,也实在孤僻。

却不曾想跟个小姑娘大谈求学之道……真叫人不知说什么好。

裴远山充耳不闻,只定定地看着师雁行,似乎在等她的回答。

也不知怎的,师雁行突然有些感动,好像在这全然陌生的世界中,格格不入的并非自己一人。

她郑重行了一礼,空前认真地回答说:“是,家慈以前也说过,读书使人明理。我虽不大出门,可偶然看几行书,也觉心里头明白了些似的,可见是有用的。”

裴远山一听,板了一晚上的脸上竟显出一丝笑意。

他欣然抚须,十分欣慰地感慨道:“你竟是个难得的明白人,能说出这番话,可见已得读书真味,比许多世人都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