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朱厚照做好人(31)(第2/2页)

眼下已经是正德二年腊月,很快就会到正德三年二月。

为什么选择大同作为贸易开放的地方?

不全是因为巡抚送礼的缘由,而是因为大同这个地方往后几年有点倒霉——

弘治十七年,大明叫停与蒙古人的贸易,自此之后的数年,蒙古人获取物资的手段从贸易变成了抢掠。正德四年,蒙古人数次侵犯大同,正德五年,五万骑兵兵临城下。

萧靖想着,与其一直闭关,将士们得不到实操训练。倒不如现在先放开一部分贸易,让军队在大同维持治安,借机练兵。他再让锦衣卫的探子从大同出入,深入蒙古各部查探情况,好让大明知己知彼。

万岁他又想给自己开马甲。

他给自己开了一个新号,叫做“锦堂老人”。按照这个人设,锦堂老人大约四五十岁,是锦衣卫里面的顶级高手、退役兵王。锦堂老人是负责蒙古情报的间..谍头子,任务从他这里下达给各级下线,情报最终送回到老人的手里。

锦堂老人满头白发,沉默寡言,脸上点了很多老人斑。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见过皇帝白发苍苍的样子,当即吓得一跳,差点以为他是压力过大少白头。他大惊失色:“万岁的白发……是真的?”

“假的。”萧靖眨了眨眼睛,“以后朕在锦衣卫里行走,你不要叫我陛下。你要叫我伯伯,我是锦堂老人。”

牟斌的嘴角抽了抽,无奈地说:“伯伯。”

探子们陆续安插进去大同,表面上有人是平民,有人是商贾,还有人是当基层小吏。正德三年的新年,皇帝正式下旨,允许大同恢复马市、和鞑靼部进行贸易。

消息一出,大同巡抚是摩拳擦掌,既兴奋又担忧。他希望自己能够接着互市的机会做出政绩,又害怕蒙古人再次来犯。他命人准备春耕的红薯芽子,叮嘱道:“千万不要让鞑靼人把粮种抢走!”

他曾到北京开会,听得红薯是一种产量及高的作物。

互市的新闻传到鞑靼部,达延汗一愣,明朝朝廷居然有这等好事?是不是坑?等着他去踩?

几个大明边镇关得跟铁桶一样严密的时候,鞑靼不时会南下劫掠。可是当人家主动打开门的时候,达延汗反而犹豫了。

达延汗问自己的几个儿子:“大同那边说是愿意买我们的马,你们谁有胆量带着商队去大同,换回来食盐和布料?”

作者有话说:

有引用《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关于正德初年和蒙古的战争,有参考《明史》“四年,敌数寇大同。”

达延汗,《明史》称他为“小王子”。和朱厚照对打的蒙古小王子就是他,其实他年纪也不小了,这个时间点大概三十几岁。

男主的新马甲号参考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本朝唯武宗自号‘锦堂老人’”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帝王别号》:“明武宗自号‘锦堂老人’”。时称锦衣卫主宰官员为大锦堂,锦堂老人这个马甲应该和锦衣卫有关系。感谢在2021-10-24 23:11:15~2021-10-25 23:41: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钦原 20瓶;大仙也饿了 10瓶;鱼非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