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双季再生稻(第2/4页)
蔺贽笑着抱怨:“自从朱襄来到了我家,家中备受宠爱、被全家人帮忙收拾烂摊子的幼子,就不是我啰。”
他将信纸收好。
一些东西,连夏同也不能告知。虽然夏同现在仍旧是夏同,但不知道何时会变成太子、秦王。蔺贽只能相信自己会永远不改变,不会寄希望于别人。
不过等他找好借口,就可以把夏同拉着一起为朱襄收拾烂摊子了。好友,就是用来帮朱襄收尾的。
……
秦王的诏令、太子的书信、友人的抱怨和雪与家中长辈的家书,在嬴小政又长一岁的时候来到了成都。
“君上遣五万刑徒受你派遣,给你二十年的时间,人力是足够了。”李牧道,“你这下被绑死在蜀郡郡守的位置上,很难高升了。”
“不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我回咸阳正好。”李冰笑道,“君上给的时间很宽松,我压力没那么大了。”
李牧叹了口气,没有反驳李冰。
但谁都知道,二十年后李冰都年过五十,又是不断奔波劳累,即便能活到那个时候,身体也不一定允许他在朝堂继续做官。
不过李冰已经决定一定要治理成都平原的水患,秦王的诏令也已经到了成都,事情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说多无益。
“不一定是当二十年郡守,也可能换郡守,但给你一个专门整治水患的官职。”朱襄道,“而且也不一定用得了二十年。若早点结束,你就能早日到咸阳与我们重逢。”
朱襄记得历史中李冰修都江堰好像修了十几年,其中开凿山壁就开凿了八年,选址选方案肯定也会花费一段时间。有他在,或许能少走几年弯路。
“承你吉言。”李冰道,“不过你们还要在蜀郡待至少一年,现在就说什么重逢,是不是太早了?”
朱襄和李牧对视一眼,失笑:“确实太早了。”他们俩还要一同加入李冰主持的水利灌溉前期工程呢。
李冰在动工之前,先着手制造了许多模型,用以对水流的模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
朱襄在闷头种水稻育种的时候,李冰就骑马踏遍了几条主要的江流干道,寻找修建堤坝和渠道的地方。
因之前洪灾中,李冰派人沿着江流收集了许多数据,又有朱襄“随口”提议,李冰很快就选定了都江堰本来应该存在的位置。
只是若要修建分水堤坝,就需要凿石开山。
那么厚重的山壁,凿穿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年岁,多少人力物力。工程一开始就要挑战这么高难度的事,其他懂水利的官吏纷纷反对。
李冰也很犹豫。
如果选择折中的方案,也能一定程度上抵御洪水。但若要达成他心目中的完美方案,就必须凿石开山。
他犹豫的时候,就找到朱襄和李牧两人商量。
这时候,知己的肯定,能给他极大的鼓舞。
李牧道:“水利我不太懂,不过换做打仗的话,你现在面临的两个选择,一个是用接近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兵力,换对方全军覆没;一个是用少于一半的代价,只是击退对方。是吗?”
李冰点头:“是。”
李牧道:“这就要从多方面考虑。第一,对方全军覆没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更长时间的安稳,让我们能休养生息;第二,君上是否会全力支持我用伤亡换对方全军覆没。”
李冰道:“若是我的分水堤坝修建而成,即便有洪灾,成都平原也不会造成大规模洪涝灾害。只要堤坝不毁,就是一劳永逸的事。至于君上……”
他对秦王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秦王会不会支持他。
“君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给了你五万刑徒,又给了你二十年的时间,这远远超过了历代水利工程修建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朱襄道,“他就是要让你用非凡的代价,去取得一个举世震惊的成就。”
朱襄半开玩笑道:“还记得我所说的话吗?造奇观,是雄主都难以拒绝的事。对吧,政儿?”
坐在朱襄腿上的嬴小政冷哼一声,道:“我不喜欢。”
朱襄戳戳嬴小政的脸蛋:“真不喜欢?真不喜欢?那以后不准修。”
嬴小政伸手挡住舅父作怪的手,没好气道:“行行行,我也喜欢。既然曾大父已经给了伯父这么多人和时间,那么只要能在时间之内拿出成就,曾大父不会干预。”
朱襄道:“有同样是雄主的政儿保证,你就能大胆地放手去做了吧?”
李冰哭笑不得。得到了一个垂髫小孩的认可,我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做了?是不是有点奇怪?
但更奇怪的是,当嬴小政认可朱襄所说的秦王的心理时,李冰还真的放下了心。
“再说了,开凿山壁也不一定会花那么长的时间。”朱襄道,“李冰,我在咸阳学宫与方士对峙的时候,你是否有观看?”
李冰道:“我看了,非常精彩!”
就是旁观了朱襄和方士的那一战,李冰才在刚与朱襄相遇的时候,对朱襄恭敬得话都说不圆转。
朱襄道:“我所用的那种叫黑火药的东西,可以为开山提供便利。虽然它的威力不是很大,但先选好岩石薄弱处,用铁钉凿孔,再把黑火药放进去引爆,就能瞬间撑开岩石。若是不好凿开的岩石,用火烧和泼水,热胀冷缩的方式就能使其出现裂口。”
黑火药的威力很差,不能直接用来开山。后世工程用炸药包,都是现代火药,即至少是黄色火药。不过如果已经凿出空隙,再利用黑火药包爆炸式膨胀的气流,就能轻松将岩石缝隙撑开,减少开山的工程量。
朱襄其实知道现代火药的配方,但他选择了隐瞒。
在思想和底层科技还很落后的时候,贸然使用太过先进的技术,无异于小孩抡大锤,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甚至这种危害,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文明断代。
只要发现了火药的威力,火药就一定会用于战争。而火药制备技术是不可能完全封锁的,很快战争几方的战备都会开始升级,最后打成一锅粥。
这不是朱襄看了几本科幻小说和古代未解之谜后的危言耸听,而是现代社会已经发生过的教训。
现代地球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朱襄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而在华国之外,一些地区的人民可能处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
作为农业研究人员,朱襄不只是在华国找种子种田,也要去全世界学习先进种田经验和寻找不同性状的种子。
同时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且经历过苦难的大国,总会用援助的方式,与其他处于苦难的国家进行利益交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直接掠夺。
农业研究人员,一直是处于国际援助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