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百二十五 ·(第2/3页)

不过也有大臣急于表现,“臣以为应该先调查死者的身份,以及扣留钓鱼的人。”

“不错,钓鱼之人甚是可疑。没准就是他杀的人然后抛尸,再假装把人钓上来。”

“臣以为死者身份可疑,应当先查明身份。”

大臣们众说纷纭,赵祯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包爱卿,你怎么看啊?”

包拯:“……还是先等天幕说完,还不知道死者到底是什么身份,臣不下定论。”

大秦

密度?这不是物理书里的词吗?难道验尸还要用到物理?

秦始皇若有所思,完全没注意到低下大臣脸色都变了。

大臣们:啊啊啊,为什么要说得这么细,一想到尸体腐烂,在水中脱落什么的,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胆小的还会不自觉地靠近身边的人。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后面会有更可怕的画面等着他们。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听了一耳朵的尸体**,尸臭什么的,刘彻看着面前的茶水点心忽然有点反胃,更可怕的是明明觉得恶心,还想继续听。

可恶,他为什么要脑补出尸体的画面来为难自己。

明明可以随便听听就好。

而且对比这个,他更想知道轻功是怎么练的。

唐太宗时期

常年征战沙场的李世民什么没见过,听着尸体腐烂什么的,面不改色道:“这就是让死人开口说话吗?通过验尸来确定死者的身份,来历,死因,找出凶手?果然不错!”

说完,还对戴胄道,“大理寺卿好好学学。”

戴胄起身道:“臣遵旨。”

“陛下,臣觉得天幕这次卖的应该就是关于如何验尸、找出真凶的书籍,臣有个不情之请。”

李世民:“但说无妨。”

戴胄:“若是这类书,陛下买下后,可否将其刊印发放到各个州县?”

李世民:“这个自然。”

----------------------

【包拯点点头,问:那他是怎么死的?

赵凌舒摊了摊手:仵作这不是还在找吗?

话音刚落,仵作就道:找到了!

众人一看,仵作把尸体翻了一个面,死者的后腰有一个两寸长的伤口。

不过更令人注目的是死者后背的纹身——猎鹰。

西夏的图腾就是猎鹰。

莫非此人是西夏人?包拯转头看向赵凌舒,露出震惊的表情。

只凭外貌和虎口的厚茧就推测出不是宋人,公主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慧。

那公主为何会被陈世美欺骗?

仵作突然出声打断了包拯的疑惑。

仵作:大人,死者的衣服不对劲,里面似乎有东西。

说着仵作拿起一把小剪子剪开了衣服,从衣服的夹层里取出一张羊皮卷。

包拯接过仵作手上的羊皮卷一看,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瞬间引起了赵凌舒的注意力,她探头一看,羊皮卷上写的内容竟然是狄青通敌叛国。】

宋仁宗时期

刚才还热闹的朝堂瞬间变得死静,众人纷纷看向人群中的狄青。

和狄青不对付的大臣眼前一亮,已经开始酝酿借此抨击对方了。

和狄青走得近的大臣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通敌叛国可是死罪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狄青缓缓出列,“官家明鉴,臣绝无此心。”

赵祯脑海中百转千回,并未立即表态。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还真不是中原人啊?”

刘彻嘀咕完又道:“这个狄青朕记得,和仲卿同名,朕有印象。”

卫青闻言脊背一僵,陛下你难道不是因为狄青也是个武将才记住他的吗?

这说得好像是因为他才记住一样。

感受着大臣们来回审视的目光,卫青:累了,真的。

刘彻半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继续道:“朕记得这个狄青和仲卿还挺像,都是难得将才。这个狄青被发配充军,从底层小卒做起,战功赫赫,人称面涅将军。”

卫青:“……”

大臣们:啧啧,陛下您在这事上记得可真清楚。

大臣们正吃瓜呢,就听到刘彻语气肯定的道:“这肯定是诬陷,定是那西夏人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除掉狄青。”

大臣们:“??为何?”

刘彻:“狄青和仲卿如此相似,定不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大臣:呵呵。

卫青:“……”

卫青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不然他要被大臣们的目光杀死了。

可是该说点什么呢?

卫青急得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为什么天幕好不容易放过他,陛下却不放过他啊!!

霍去病:“陛下说的对,我也觉得狄青是被诬陷的,哪有这么巧的事。之前天幕也说了,太过巧合的事往往是人为。”

……

大秦

秦始皇对狄青印象也挺深刻的,因为被那本大宋二百年骗惨了,买了整套书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事后,他还把那套书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不说倒背如流,记得里面人事物总是没问题的。

书中的狄青可是个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将军,总不可能换个皇帝,就不忠心了吧?

-------------------------

【赵凌舒看着羊皮卷上狄青的印章,目光有些呆滞,所以她到底穿越的是什么世界啊?她记得原著并没有这回事啊,诬陷狄青通敌叛国是某个剧版的内容。

包拯的神情太过反常,自然引起了公孙策的注意。

公孙策不由出声询问:大人?

包拯合起羊皮卷,长叹了一口气,这东西按理是要上交的,可事情还没查明白,一旦上交,狄青怕是在劫难逃。

就在包拯为难之际,赵凌舒:包大人何故叹息,这羊皮卷定是伪造的,又不是真的。

包拯立即追问:公主如何知道是伪造的?

赵凌舒:虽然我和狄青没有交集,但也知道他是个忠心之人,而且他接连打了胜仗,西夏军节节败退,此时的西夏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是,怎会和他“亲密来往”?

只需略施小手段就能除掉狄青,不仅能暂解西夏眼下难关,还能让大宋损失一名大将,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就算官家不处置狄青,也会对他产生疑心,不会再用他,这对西夏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包拯:可是……若是真的呢?

赵凌舒:包大人不信可以继续往下查,真正通敌卖国之人肯定不是狄青,而是另有其人。

这人若是没有内应可造不出这样以假乱真的信件来。

包拯:公主有何高见?

赵凌舒:高见不敢当,但是找出杀人凶手还是可以的。找到杀人凶手才能开始进一步调查。

包拯:如何找出真凶?

赵凌舒指了指地上的尸体:问他啊!

包拯无语了:……公主莫不是再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