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灭齐之策(第2/2页)

这高阳酒徒虽然没有上战场带过兵,却对兵争之事,了解颇深啊。

带兵,并非越多越好。

一旦手下的兵卒,超过了自己的带兵能力,那就不再是助力,反而会成为祸患。

就像那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传说,像刘邦这种人物,也只能带十万兵。

齐国大司马田冲,又真的有指挥三十万人作战的能力吗?

更别说兵员素质也摆在那里,像秦国已经算是天下最能打的国家了。

但每次征兵出战之前,也要花费一些时间来训练士卒的队列、金鼓、让士卒们相互配合,否则上了战场就很容易乱成一团。

而齐国这种四十多年没有经过战争的国家,平日疏于训练,士卒又是仓促征召,一旦上了战场,恐怕许多人连队列都不会站,甚至不会听金鼓,辨旗帜。

等到敲起战鼓来,怕是会有人往前,有人往后,瞬间乱成一团。

普通士卒如此,那些中低级的军吏,甚至高级的将军估计也相差不大。

齐军以这样的状态上战场,定然乱糟糟一片。

若是再将他们的数量放大,一口气聚集个二、三十万,那可就更不得了了。

只需一部打崩,则三十万尽溃。

就像郦食其说的,这三十万齐军聚在一起,可真比分开打要轻松的多。

而秦军若真能一战击破齐军三十万,定然威震天下。

赵佗携此大胜之威,兵临齐都,一番恐吓后,让郦食其说服齐王建投降,真的非常有可能。

“郦先生此策甚好,我当亲自下书,邀大司马聚兵于此,与我来一场真正的君子之战啊!”

赵佗脸露微笑。

他相信,大司马一定会愿意的。

就在赵佗决定采用郦食其献上的灭齐之策时,有短兵前来禀报。

“禀将军,齐国派来使者,请求面见将军,并携有齐国大司马信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