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热情迎人(第2/2页)
因为这点,其他村的村长非常有底气的联手,把人多村长的不满全给压了下去。
韩盈来不及关注这些明争暗斗,八十多个人,又是按村面试,韩盈按照年龄,家庭,生育等状况综合挑选,最终挑出来十一个人出来。
这一次挑选和韩盈之前的设想更是大相径庭,九个学生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其中五个是寡妇,十岁以下的只有一个,另一个在十五岁,昨天刚结婚,听闻月女不要孕妇,专门把洞房停了过来的。
看着这样的情况,韩盈默默的把自己的收徒计划搁置,决定看运气,遇不到那就过几年再说。
而从十六人猛增到了二十八个人,需要携带的衣裳被褥,锅碗瓢盆和粮食也增多了不少,两辆马车根本带不够,怎么办得再办法,此外,新来的这些人要怎么学习也得安排好了,这两个问题影响着接下来半个月的行程,看天色还早,韩盈就招呼新老学生一起过来商议。
都是成年人,平日里的经验也丰富,第一个问题压根不是难事,这个说出辆车,那个说可以让家里人送,还有人家里有匹马,稍微置换下,事情就解决了。
倒是第二个问题有些尴尬,新老学生都不太好说话,最后是韩盈拍板由老学生给新学生上课,先把基础的药名记会了,再按情况上手给人诊断,在此之前,就先给她们打下手。
老带新的方式可以固定下来,而除了这点外,韩盈又想起来以后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一二十人开会还好,五六十人个人,那就不叫开会,叫吵架现场。
所以,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韩盈果断的让她们按亭推举两个人,一正一副,前者负责管里所有杂事,后者要学习好的,以后开不了大课的话,她会专门开小课,先给这两个人讲,再由这两个人转述。
其实这种等级制度,和如今的军队非常相似,韩盈以前还不明白,为什么非要采取同村同乡的编排来保证战斗力,现在才发现,以如今沟通靠吼,大部分人一辈子局限在亭里不外出的情况,想要在短时间内拉出一只最快的队伍,也就只能靠同村同亭这种方法提升效率了。
因为手段相似的缘故,这些学生们适应良好,很快就推举出来了人选,而准备携带的物品需要时间,韩盈又等了一天,这才能出发前往下一个亭。
出发这天,各村好多人过来相送,韩盈和郑茂等人一直在劝返,可从下桑村开始到末尾的大舍村一直有人出现,若不是看马车已经装满,他们还要往车上扔吃的。
看人太多,又已经出了亭,韩盈专门停下来劝返,好不容易把这些人劝回去,还没走几百米,好家伙,又有上百个人路边蹲着,一看到她们,全都高兴的迎了过来,开口就是:
“您是月女吧?我们向阳村/七排村/柳树村……可算把您盼来了,现在草棚都打扫好了,就等着您去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