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姚静深的话出口后, 室内陷入一片寂然。
钦天弟子中,只有陈云起是真正出身乡野的庶民,妙嘉虽是孤儿, 但自幼长在钦天宗, 又何曾知晓生民之艰。
此时人族九州仍笃信王权天授, 诸侯的权威来自大渊天子敕封,而世族为诸侯治理疆域, 他们的血脉天生尊贵,而庶民奴隶之子注定微贱, 存在的价值便是以劳作供养诸侯世族。
因此如桓少白,萧御和陈肆这等世族出身的子弟, 不说将身份低微的黔首与奴隶视作随意践踏的草芥, 但也的确不会将其性命看在眼中。
他们自幼所受的教导便是如此, 所以当听到姚静深的话时,心中惊异不必言说。
虽然没有说出口,但神情分明显出几分不认同。
十余年间形成的固有认知,又怎么会轻易被改变。
姚静深对他们的反应也不觉意外, 温声道:“你们可愿与我同行?”
同他去看看那些从未被他们放在眼中的生民。
萧御与桓少白对视一眼, 一时没有说话。
便在气氛有些凝滞时, 姬瑶突然开口道:“好。”
顿时,其他人都用有些意外的目光看向她。
姬瑶倒不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什么值得匪夷所思的, 姚静深所思所想, 与她从前在九霄神域上所见都不同, 她觉得好奇有什么奇怪。
谢寒衣嘴角抿出浅淡笑意,大约是在场除了姚静深外, 唯一不觉得意外的人。
他所认识的阿瑶,本就是如此。
谢寒衣抬手向姚静深一礼:“姚先生高义, 我愿同往。”
他出自蓬莱,而蓬莱的道,从来都是兼济苍生。
陈肆看了看姬瑶:“阿稚去的话,那我也去……”
他可是阿稚的兄长,当然要陪着她!
萧御沉默片刻,也道:“愿随先生同往。”
他答应了,桓少白便也无可无不可地应下,至于叶望秋和妙嘉自不必说。
宿子歇见他们都要去,也就随大流地答应下来。他其实并不认同姚静深的话,但只是去东境一趟,又没有什么危险,去便去了。
洪水或许能在朝夕夺走凡人性命,却不能将修士如何。
于是钦天上下,除了上了年纪的吴长老,都准备远行,为此,离开千秋学宫前,姚静深去见了许镜。
无论如何,他和姬瑶都还挂着学宫客卿的名头,要离开理应告知许镜这个学宫祭酒。
何况姬瑶离开,那每七日的阵道讲学也要暂歇。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千秋学宫弟子都得知了钦天将往东境一行,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他们实在不能理解姚静深的做法,毕竟学宫弟子多是世族出身,他们又如何能理解庶民的苦难。
天元四十七年夏,上虞境内多处大雨。
六月初六,雨势持续,东境扶风郡决堤。
六月初九,上虞国君令有司济扶风,弛苑囿,薄赋敛,虚积聚以救民。
越两日,东境雨势不绝,大水没扶风,引灵气暴动,岷江沿岸七郡皆受其苦,生民煎熬。
六月十四夤夜,东境使者叩宫门,奏议改岷江河道。
六月十五,诸大夫有议,令有司发岷江沿岸百姓离乡,以避大水。
在朝堂决议颁布的第二日,姚静深等人踏上了前往东境的楼船。
天元四十七年六月十六,东境玉阳郡中,大雨瓢泼,天地之间只见无穷尽的雨水倾倒而下,仿佛没有止息。
沉闷厚重的雨声中,封应许带着两名身披蓑衣的青年大步走入郡守府正厅,他眉头紧锁,衣角不断有雨水滴落,洇湿了沿路地面。
岷江决堤后,不过短短几日,整个扶风郡便在大水中陷落,无数黔首百姓在旦夕之间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相携向周边玉阳等郡奔逃。
随着雨势持续,肆虐的江水变得更为狂暴,岷江沿岸七郡均受洪水所扰,相比之下,地势更高的玉阳郡受灾已属不那么严重的。
玉阳及周边四郡都属封应许的封邑,东境武道之首的武道府也设在玉阳,所以封应许也在玉阳郡中。
眼见受灾百姓越来越多,但玉阳郡守却无所作为,不仅将流民拦在城外,更以未收到淮都诏令为由拒绝发粮赈灾,封应许终于坐不住了。
当被他把刀架在脖子上时,玉阳郡守终于怕了,这才下令属官开仓放粮,又在城外搭建草棚,让大量流民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临危之际,扶风郡守及其属官倒是早早便跑了,眼见大水有扩散之势,岷江沿岸七郡中一片混乱,郡中属官尸位素餐者不在少数,此时也不会考虑黔首百姓的性命,只顾保全自身。
为镇压乱局,封应许不得不以东境武道道首的身份强势接掌七郡事务,他从前不过是个四海为家的游侠,何曾处置过这些,便是留在淮都时得闻人骁派人指点过些时日,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但情势如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希望能保全下更多无辜生民。
而这场不知何时才会停下的大雨,和水位不断升高的岷江,像是悬在封应许头上的刀,尤其从玉阳郡仙门修士口中获知,依照他们的卜算,至少半月
之内,东境大雨都不会停后,封应许只觉头上的刀似摇摇欲坠。
封应许现在的脸色着实不算好看,因为他已经三日不曾合过眼,眉目间是挥之不去的疲色,但他还不能休息,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做。
如今他派去的人应当已经抵达淮都了吧?封应许心道,不知他们是否能求得那位君上同意将岷江改道。
这是如今最好的办法,曲梁地广人稀,几乎没有多少黔首,加之岷江改道后尚需三五日才会流经,完全有时间疏散当地生民。而沿江七郡有数百万人口,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安排他们尽数撤离,何况天下黔首依靠土地为生,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土地去避灾。
或许只有大水当真席卷而来,他们才会畏惧奔逃,但到了那时,他们如何还逃得掉。
但闻人骁会同意将岷江改道么?
封应许不知。
在他踏入郡守府正厅时,正焦急候在此处的男女纷纷站起身来,像是看到了救星:“道首!”
封应许目光扫过,随即皱起了眉:“怎么只有你们,郡守府属官何在?”
站在这里的都是武道府的武者。
“玉阳郡郡守和他麾下属官连夜都跑了!”青年愤慨回道,他们今日来了才发现,整个郡守府上下人等都跑了个干干净净,竟是将治下百姓和政事都撂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