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新店开愈沿张(第2/3页)
现在知道这家新铺子既不是餐馆,也不是酒馆,而是卖杂货的,心里知道对方不会抢走自家的生意后,大家也很给面子地试了试那碗看上去很美味的豆瓣酱鱼汤。
豆瓣酱鱼汤里面有一块鱼肉,剔掉了鱼骨,炖得很软滑,因为放了大蒜姜丝,吃起来也不腥,汤里面的洋葱和卷心菜浸透了豆瓣酱的酱香和鱼肉的鲜香,因为料放得很足,从汤到肉菜就没有不美味的,哪怕只能试吃一勺,大伙儿还是十分珍惜地品味那一勺汤汁儿。
“这么一大碗鱼汤,真的只要两个铜币吗?”有人试喝完,立刻很有兴趣地问了,前街面包铺最便宜又划嗓子的黑面包一小块就要卖两个铜币,现在这么一大碗美味鱼汤也是一样的价钱,那就很划算了。
“是的,只要两个铜币。”达伦又对他们说了配料和熬汤步骤:“里面放了鱼、卷心菜和洋葱,还有大蒜和姜丝除鱼腥味,最重要的是还放了我们店里卖的豆瓣酱,味道很好吧?”
说实话,这锅豆瓣酱鱼汤里面放盐又放酱,还有卷心菜和洋葱吃,鱼肉在这里虽然价钱不贵,但这么一大碗鱼汤只卖两个铜币,这的确是过于便宜了,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都舍得花两个铜币买一碗回家,但这个卖法,别说赚钱,他能把买食材的本钱赚回来就算不错了。
但乔里老爷也说了,这个优惠活动又不是天天做,而是为了吸引客户,打开豆瓣酱的市场才设置的,所以就算是赔一点钱币也没有关系,只要最后豆瓣酱卖得好就行了。
“你说的豆瓣酱……就是这个酱汁吗?”有人拿着勺子在木碗里沾了一些豆瓣酱往嘴里尝了尝,立刻就觉得别有风味。
达伦点头,“这是用豆子做的酱料,酿好后可以放几个月都不坏,就是开了盖子,也可以放一个月。”
“一个月?”有人惊呼,“还有能放那么久的酱汁吗?只有香料才能放这么久吧?”
香料是奢侈品,佛伦萨的香料店都在近市政大厅的繁华地方,酒馆街这边并没有香料店,尽管这边有相当一部分酒馆、餐馆只能算是中低档,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是他们在遇到大方爱吃的客户时,依旧要跑去香料店买点香料回来调成酱汁做菜,既然家门口附近就开了家卖酱料的杂货店,价钱也不贵,味道还挺好,那买点回去试试也未尝不可。
“是能放这么久。”达伦神色不惊,“我们老爷是来自威尔普村庄教堂的乔里教士,这个豆瓣酱就是乔里老爷弄出来的,它能放多久时间都已经试验过了,你们要是不信,买一小坛回去放两个月看看。”
“乔里教士!”有人惊呼,“是弄出火炕的乔里教士吗?”
“是的。”达伦微微牵动嘴角,心里很与有荣焉。
“那就不会错了。”最开始过来的餐馆老板娘说道:“乔里教士弄出来的,肯定是好东西,肯定不会有错。”
20个铜币一小坛豆瓣酱,还送半碗鱼汤,其实在场一部分人都是买得起的,更别说这还是乔里教士弄出来的酱料。要知道,去年冬天,乔里教士弄出来的火炕可让大家过了一个暖冬,酒馆街的所有店铺都盘了火炕,吸引了不少商人过来入住,那阵子,他们可没少赚钱。
于是大家纷纷开口要买豆瓣酱,大部分都是买一小坛的,有些家境不太富裕的,买不起豆瓣酱,也回家拿了木碗过来,准备买一碗豆瓣酱鱼汤带回家,给家人尝尝味道,毕竟这是教士老爷弄出来的酱料,说不定还带着圣主的祝福呢。
有个小孩是跟着母亲过来的,他家在前面开了家面包房,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他母亲就也买了一小坛豆瓣酱,小孩当场喝完了半碗赠送的鱼汤,砸吧砸吧嘴巴,“真好喝。”他拉着他母亲央求道:“母亲,我还要喝,我想天天喝这个!你给我再买一碗吧!”
“我不是才买了一坛酱吗,今天午餐就给你煮鱼汤,你想喝多少碗就喝多少碗,我们现在先回家。”玛丽这样哄儿子。
“可是,我现在就想喝。”艾文还是有点舍不得回家。
“艾文还想喝呢,玛丽大娘,你就再给他买一碗吧,一碗才两个铜币,你自己买东西回去炖汤,两个铜币可不够。”有人开玩笑道:“才两个铜币,你们家卖两块面包就赚回来了,让艾文天天过来喝一碗都行。”
“天天过来买鱼汤可能不行,”达伦这时候忽然跟他们说道:“今天新店开业,我们会连续三天在门口炖汤做优惠活动,大家也知道这个鱼汤只卖两个铜币是亏本的,所以不能天天炖,以后都是每隔15天就炖一次。”
这个优惠活动每隔半个月就做一次,一小坛豆瓣酱也就两斤多,这里的人就是用得再节省半个月也差不多用完了,到时为了得到免费赠送的酱汤,说不定佛伦萨的居民们会特意等到杂货店做优惠活动的时候,一窝蜂地过来店里买豆瓣酱。这样定期办优惠活动,不仅能省钱省事,还能吸引消费者,实在是一举两得。
“那也是,亏本就不好了。”大家都做生意的人,脑袋都不差,这位年轻的男人刚刚已经说了炖这道美味豆瓣酱鱼汤的步骤,现在又表明这道炖汤要隔15天才做一次,那就代表有商机,他们也想要给自家店铺添上这个味道不错豆瓣酱鱼汤。
于是,酒馆街这些开餐馆、酒馆的七位店主直接花一个银币买了一大坛豆瓣酱回去,有些手艺不错的老板娘已经准备用这些豆瓣酱来试试做自己的拿手菜。
等附近的街坊店主们买完豆瓣酱,店门口这边就有点冷清了,街上没有多少人,即便有也是步履匆匆地瞟一眼店铺,再急匆匆地离开。
对面的餐馆老板娘一边打扫门口,一边告诉达伦,“他们都是城里的手艺人,或是学徒,现在都急着去店铺里干活儿,等到吃午饭的时候,就会过来这边光顾了。你现在还要再等等,等到太阳再上去一点,住在酒馆的商人就会起床下来这里找吃的,到时候,你们门口肯定会很热闹。”
中世纪的人们一向都是吃两顿饭的,中午10
点多吃一顿午饭,然后到傍晚五、六点再吃一顿晚餐,最近天空黑得晚,这边有些人七点多才吃晚餐也不觉得迟,很多手艺人和商人经常在酒馆喝酒喝得很晚才回家。
正如餐馆老板娘所说,除了早上生意冷了一点,临近中午的时候,客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过来,直到后面那叫一个纷至沓来,他们刚开始或许是被鱼汤的香味吸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