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4/5页)
到了上映前的最后一天,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4,300万——距离不少预测机构预测的最高总票房,也就只差700万,抬抬手就能过了。
一般来说,首日票房一般是预售票房的3到10倍,这个倍数会根据电影前期宣传力度,以及上映以后的口碑上下浮动,宣传力度越大,知名度越广的电影,倍数越小,而如果是小成本的口碑片,倍数越大。
像这种文艺片,尤其是得奖文艺片,跟商业片又有点不太一样,首日票房一般是预售票房的两倍到五倍,不过因为数字往往偏低,甚至都没有太多分析的价值。
能收回成本,就算是一部很成功的文艺片了。
可是现在,就算是按最低的倍数算,《倦鸟归巢》的首日票房,就能达到接近九千万,哪怕倍数再稍微高一丁点,就能过亿了。
这可是一部文艺片!
当然,以前过亿的文艺片也不是没有,就是那部因为虚假宣传,后来票房大崩特崩的电影,钱确实是赚到了,也走出了一条十分罕见的票房下降曲线,顺便还赚到了一堆的骂名。
很多业内都在好奇,《倦鸟归巢》会不会成为下一部类似走势的电影。
包括导演钟老爷子,看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手心也一阵忍不住的冒冷汗。
他的一世英名该不会就真的这么毁了吧?可是也不对呀,电影宣传除了确实家长里短一点,好像也没有特别在其他地方施力,按道理,不至于能有这么好的宣传效果呀!
等到几个月后票房彻底尘埃落定,事后诸葛亮开始仔细分析这个奇迹般的典型案例的时候,才发现,这次宣发,以后的电影根本无法复制。
因为从一开始,《倦鸟归巢》就是以一个彻底破圈者的姿势,进入大众视野的。
首先,获得国际上备受认可的顶级大奖,让它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文艺片爱好者和资深影迷的关注。
这一波人数量虽然不多,影响范围却很广,尤其其中不少人都是在网上活跃的大v,哪怕只是随意提几句,影响到的粉丝数量都是几百上千万。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波潜在的观影群体而已。
第2波,则是那些在家长里短的评论区吵架的乐子人。
这群乐子人会选择看文艺片的不多,无奈数量十分庞大,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会关注这部电影,百分之一可能买票进场,这个人数也相当庞大,轻轻松松就压倒了前一拨人。
除此以外,还有第3波,就是以张博轩和他女朋友为代表的游戏群体。
目前为止,万象交互对外销售的VR眼镜虽然只有5000部,但是借此覆盖的人群,其实远比5000这个数字大了很多——比如张博轩,就给他几个朋友都试用了一圈,他女朋友也把眼镜带到公司去过好几回,尝试过的人同样不少。
另外,就是那些万象游戏厅的老顾客们了,尤其是玩过《城市漫步》和《温馨小巢》的玩家,对这部电影天然就有亲切感,想要线下面基,团建搞活动,去看一部跟游戏相关的电影,好像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话说现在还有不少玩家骂呢,说万象交互这家公司不做事,游戏做出来,却连一个周边都没出,让玩家们有钱都没处花,简直寂寞透了。
现在,终于出了部周边电影,那还不赶快去看一看!也算是满足线下打卡的快乐。
这三拨人虽然不算完全不重合,但是重合的比例也确实不大,每一波人数虽然说不上特别多,可是凑在一起,就显得很吓人了。
结果就是,《倦鸟归巢》预售票房疯涨,正式上映的第1天,电影院坐了个半满,大家怀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一起来看这部按理来说十分小众的文艺电影。
张博轩怀里抱着一个巨大的爆米花桶,手边还有一杯大得出奇的饮料,已经做好万全准备,争取不至于电影看到一半就睡着。
至少,至少也要撑到后2/3再睡吧……他没什么信心的想。
张博轩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片受众,喜欢大场面,喜欢激烈的枪战,笑点满满的喜剧片也不错,甚至动画片,也挺有兴趣。
唯一看不进去的,就是文艺片了。
他前不久还陪女朋友看了一部,结果就是女朋友哭哭啼啼,他倒在座位上呼呼大睡,最后倒是没睡到电影结束才醒——因为他呼噜声太响,被女朋友一下子拍醒,当时还吓得差点跌坐到地上去。
总而言之,简直看不了一点。
不过,如果电影场景真的跟游戏相关,张博轩觉得,自己可能还是能够稍微坚持一下的。
要是他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那个温馨小窝的位置,几十块钱的票价,也全都值了。
这时候,他女朋友正在跟另外一个女生叽叽喳喳,讨论游戏里那些帅气npc,说不定都是找外形条件优越的演员建的模,难怪看起来质量那么高,要是靠着这部电影能够走红,说不定还有买股找新墙头的价值。
张博轩在旁边听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张博轩位置的后面,坐的是几个大学生,他们都是某学校电影社团的成员,因为听说之前拿了飞鹰奖的《倦鸟归巢》正式上映,才组团过来看电影,没想到,本来以为是一部没有多少人看的小众片,怎么观众这么多?
还有人问负责买票的那个学生,票是不是买错了,他们该不会是误入了商业片的场次吧?
那个学生自己都不自信了,重新掏出票,很认真的对了几遍,摇摇头:“也没错呀!”
旁边一对中年夫妻,听到学生们的议论,也忍不住转过头插话:“应该没错,我们买的也是《倦鸟归巢》的首映票,听说这部电影在国外评价很高,所以才想第一时间来看看。”
他们刚才也私底下讨论,什么时候飞鹰奖的票房号召力这么高了,今年上半年,国内不是才上映了去年飞鹰奖的获奖影片,结果票房一共也就200万多个零头。
就算这届因为是国内电影获奖,票房翻个10倍,那也顶多变成2,000万,哪可能有现在这个盛况。
这时候,坐在旁边的两个中年大妈跟着说:“我们以前还没看过文艺片呢,就是网上有个片段看着生气,就想来亲眼看一看,那个剧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可不是,”另一个大妈也连连点头,“就是听说文艺片挺难懂的,不知道咱们看不看得明白。”
不过管他懂不懂的,最重要的是,看那一家子人吵完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该出气的出没出气,还是真的四分五裂,一拍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