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谋而合的寒冬论(第2/3页)
旁边大屏幕的弹幕弹出:“犀利!”
不管怎么说,对小河来说,李云清算是曾经影响她命运的重要的人之一。
“求干货!”
毕业后,小河加入佳品智能,后来进入世纪资本也与李云清的推荐略有关系,再后来又有了世纪资本正式投资李云清创办的三诺影院的合作。
谢琳慧继续加料,“几位都与我相熟多年。这么多年来,我报道过大家的好,大家的坏。今天让我这照妖镜,来照照看到底谁真善、谁真恶。”
小河在北京上大学期间,跟李云清的接触却并不多。毕竟北京城那么大,彼此的学业也都不轻松,他们偶尔会联系但并没见过几次面。反倒是逢年过节放假回家,在家里还能和李云清多打几个照面,与这邻家的大哥哥也慢慢熟稔起来。
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蜂拥而起。自古看热闹不嫌事大,观众们最喜欢看大佬们打群架了。
在自己也说不清的少女憧憬驱使下,毛头小妹妹江小河被这些有着“隔壁的云清大哥哥”手记的学习资料激发出高度的学习热情,在没人看好的情况下,顺利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
谢琳慧果然不负众望,一出招就尖锐无比,“首先,我想请问各位过往在本机构投资的IRR。”
后来李云清考上北京的大学,学艺术设计。临入学时他将自己整理的高中学习资料送给邻居江小河。
这个问题涉及保密信息,很难回答,但是公众场合,不回答就会显得小气,因此如何幽默地化解这个难题,就成了各位大佬比拼智商情商的关键。
但小河和这个学长的交集并不算多,李云清读书很刻苦,品学兼优,又一身艺术细胞,那种优雅脱俗的气质,曾经让小河羡慕不已,她一度认为自己性格应该和李云清中和一下,取长补短。但无奈自己是在既没有艺术细胞,又做不到优雅。这么想着想多了,内心难免生出一些微妙的憧憬来。
于时的回答颇有于时个人标签,“我记得夏书记在拿到业绩报告的时候,曾经跟我说“你小子没给你爸丢脸”。如果大家相信我们的财神爷夏书记,那现在可以鼓掌了。”
少时的小河本是不服气的,自然就格外注意这个“云清大哥哥”。瞧着他清清秀秀的,画是真得好,字也是真漂亮。原本小河还不以为意,直到某次校运会上,她蹲在千米赛终点想看看谁是全校跑得最快的人,没曾想跑在最前面的人,正是那个爸妈老是用来“打击”她的李云清。从那之后,小河觉得自己对李云清的“不服气”有点变味儿了,不知不觉,心里逐渐认可这个优秀的学长,“确实比我厉害一点儿,但是,也就一点儿!”
台下为于时的直接和幽默响起笑声和掌声。
还在老家上学时,小河的爸妈就总把“隔壁的你云清大哥哥”挂在嘴边,“听说画画又在市里头获奖了,还是一等奖”、“看看你云清大哥哥,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写作业,哪像你,写个作业三心两意,坐也坐不好,都趴桌上去了”、“云清写的是书法,你的字就是狗爬”——他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存在的意义仿佛就是为了“打击”她江小河的。
周维思考了一下,娓娓道来,“在元申股份,投资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资金的回报,更在于投资给整个行业生态带来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而不是量化的一个数字结果。”
小河也注意到刚进场的李云清,见他过了唐若设下的签到盘丝洞,朝他招招手。李云清亲切地朝小河点点头,微笑着向她走去。
这算是中规中矩的周维范式标准回答。台下观众发弹幕,让媒体大姐大谢琳慧继续发问,定要从这温文尔雅打太极的周维口中问出元申集团投资的攻城之略。谁料谢琳慧居然高举轻落,不但没有继续追问,还将话题转了向,直接请周维总结他认为的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唐若的恭维实在好听,腼腆而艺术气息十足的李云清笑意溢出:能得到投资方的高评价,身为创始人自然颇有成就感。
这咄咄逼人的谢琳慧对周维格外开恩。
“李总,我是世纪资本的唐若,我真是太喜欢你们三诺影院的设计理念了。去过你们的影院,哪儿还愿意去其他影院呀。”
周维认真回答谢琳慧的问题,但并不多看她一眼,视线反而一直落在台下的观众席上,回答也仍旧是标准的周维范式,“产业的升级要靠市场、消费和用户来驱动。所以,从这个大方针来看,元申股份专注于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赋能,从而产生爆发式的协同增长效应,进而给公司带来长期的战略价值。”
握手。唐若看得出这位三诺影院的创始人对自己印象不错,虽然一直都是江小河跟进三诺影院的投后,但唐若热情地加深印象。
谢琳慧看向周维,一脸简直要冒出心型的粉红泡泡的表情,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观众席距离远看不真切,但同坐台上的于时却尽收眼底。
李云清面容清秀,修剪得当的长发低调又不失个性,一身颇有设计感的墨绿色正装,衬得李云清尤为俊雅清淡。
此次圆桌的最后,谢琳慧问嘉宾对在座的创业者有什么提示。
王东宁签到的时候,李云清也来了。
周维说:“去年以来,一把把火将中国资本市场烧的旺旺的。连续降准降息释放资金流动性,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但是,我想提醒诸位的是:寒冬就在不远处。”
谢琳慧轻摇酒杯,浅抿一口,含在嘴里,使舌头与红酒充分接触,徐徐咽下,“其实,葛登·盖柯这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我爱他的聪明,甚至渴望成为他的门徒。”
周维寥寥几句话给台下的人浇了一盆冷水。
于时举杯示意,棱角分明的脸上挂着他独有的浅浅微笑,这话让谢琳慧心情舒坦。
多少渴盼着尽快上市的创投企业,多少憧憬着一夜暴富终将实现的创业者像打了鸡血一样融资、推高用户、再融资、推高估值——而那些一年到头打飞的、看项目、写PPT的股权投资人,本以为自己即将投出一家上市公司,投出一家独角兽——兴致勃发的人们却听到这位业内出手最凶悍的投资人说出了“寒冬论”。
“慧姐,虽然我被你给描述成了“葛登·盖柯”,不过能成为慧姐笔下的人物,我还是很荣幸。”
谢琳慧将话题赶紧岔开,于时给论坛定的是喜气洋洋的基调,而且台下还有这么多等着出政绩的政府领导呢。
于时端起红酒杯,不避讳谢琳慧写的《圈套—资本至上,创业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