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5/6页)
世子福晋凑趣多问了两句那细犬究竟是何形容,左右是在谈论小佟贵妃,自然少不得提及今日寿宴上的盛大排场,很有宠妃气象。
福晋圆团团的笑脸蓦然收敛几分,唇角溢出几丝叹息。
“从一品贵妃寿宴,自然不能差。她冷宫坐了十年,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只是可惜没个孩子傍身。她二姐倒是极受夫家敬重,还一连生下四个儿子。”
“当初这两姐妹突然互换入宫,谁背后不赞小佟贵妃一句福气好,现在看来,倒是说不清谁更有福了。”
“福晋,互换入宫是为何意?”容淖念起几日前小佟贵妃反常的言行,想多了解她一些,说不定能找到症结所在。
“老皇历了。”福晋抿了口茶,不欲多言的模样。
容淖眉心微蹙,想要请福晋多讲两句,奈何她根本不是会缠|磨撒娇的软乎性子,一时有些无措,只好把不情不愿的雪爪抓过来,巴巴地往福晋怀里送。
世子福晋看得好笑,摇摇头无奈道,“额娘您别逗公主了,快说吧。不然等会儿飞睇也该塞你怀里了,那份量一般人可吃不消的。”
福晋嗔世子福晋一眼,再度勾起笑,“其实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就是当初孝懿皇后崩逝后,佟佳氏按规矩要再选送一个女儿入宫。他们府上适龄的正支女子只有二姑娘与三姑娘。”
“三姑娘是二房庶出,身上还背着一桩青梅竹马的娃娃亲。二姑娘是长房嫡出,她阿玛又在不久前随御驾亲征噶尔丹时殉了国。所有人都认定二姑娘是板上钉钉的皇妃,结果到了入宫那日,上轿的却是三姑娘。”
不必说,三姑娘肯定是如今的小佟贵妃。
“那贵……三姑娘的婚约如何处置的?”
“自是作废了。”福晋道,“不然怎能入宫。”
容淖继续追问,“那与她定亲的男子如何了?”
“哟,这我还真不清楚。”福晋随口道,“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那男子也非什么惊才绝艳让人闻之难忘的能人。我只隐约记得是个少年将军,大抵是在外戍边多年未归吧。反正不在京中,否则怎么可能一直风平浪静的。”
-
容淖回到春山阁,第一件事便是把飞睇的老虎衣扒了,端端正正叠好放在案几上,目不转睛的看。
云芝眼皮一跳,正想着这主子又发什么疯,忽然听容淖问道,“你可喜欢细犬?”
云芝不知其意,猜测道,“公主想再养一条细犬?这怕是不太方便,细犬听着名字斯文,实则是兽类猎犬,高大不说还十分野性。从前奴才有位邻居养细犬护院,手腿时不时被细犬衔破咬伤。”
“以你之意,你是不愿意养细犬的?”
“奴才失言。”云芝跪倒在地,“奴才是伺候公主的,您喜欢什么,奴才便愿意养什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先起来。”容淖有些头疼,云芝处处堪称拔尖,唯一的毛病便是膝盖太软,“我另外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养细犬的多是什么人?”
“热衷武事与喜爱打猎的男子。”云芝认真补充道,“还得家境殷实,细犬胃口大,专爱肉食,一般人家可养不起。”
容淖闻言陷入沉思。
她或许知道小佟贵妃自她明确拒绝去公爵府后,为何那般消沉了。
当年,小佟贵妃八成不是自愿入宫的,只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她三姑娘的身份确实不及二姑娘高贵。
可二姑娘正是因为身份太高,才入不得宫,只能换成三姑娘。
二姑娘乃重臣佟佳氏的长房嫡女,皇帝的嫡亲表妹,父亲又是为征讨噶尔丹牺牲的功臣。
当初皇帝为表对其父的看重,更是为安抚北征大军的心,甚至涕泪决定亲自出城迎其父的灵柩回京,被众位皇子跪求多次才勉强改了主意,改由几位年长的皇子代为城外迎灵。
二姑娘这般出身,又承着父亲哀荣声势浩大入宫,一个皇贵妃之位怕是都不足以平民心,可是再往上……
封后。
皇帝不愿意,佟佳氏也不敢愿意。
佟佳一族已经连着出过皇帝生母及孝懿皇后两位皇后了。
若在这势头上再添一位皇后,将来皇后再诞下嫡子,必与太子争锋,引得朝堂动荡,皇帝猜忌外戚势大,起修剪之心,盛极必衰。
封后于皇帝与佟佳氏双方而言,是祸非福,默契由此而生。
所以,二房庶女小佟贵妃入宫了。
这么些年,小佟贵妃大抵从未忘过那桩娃娃亲与送她细犬的将军。
所以避居十年甘之如饴,以后妃之首的身份留在盛京屈尊照顾她半年也不见抱怨,却在回皇宫真正当上掌事宠妃后开始异动消沉。
小佟贵妃分明是存心不想要这份皇宠的。
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宠的不是她,而是她背后的佟佳氏,她根本推拒不了。只能兵行险招,用算计公主婚事,挑拨漠南关系这等大错来激怒皇帝。
届时,就算她出自佟佳氏,皇帝也不可能再抬举她。
-
五公主大婚这日,容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公爵府走一趟。
她担心小佟贵妃‘利用’她不成,会使出别的不要命的险招。
《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时人成亲,多半是上午迎亲,晚上拜堂,五公主自不例外。
上午吉时,额驸阖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宫中受礼后,皇帝与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寿康宫宴请额驸家中男女。宴后一通拜别,五公主上花轿由校尉抬出宫,被一众送亲福晋、命妇等簇拥着,往公爵府去,等着黄昏拜堂。
简亲王福晋在今日送亲福晋之列,一直在五公主跟前操持各种大小礼俗忙得脱不开身。
容淖则与世子福晋一道径直去了女眷所在的内宴厅。
距离开宴还有段时间,公爵府安排了戏班子来唱戏。
女眷这边点的多半是《桃花扇》《西厢记诸宫调》等婉转缠绵的曲调。
外厅男宾处相较而言热闹许多,还未开席,已抬上好酒推杯换盏,不时能听见前边儿传来酒酣意浓时击节喝彩的动静。
世子福晋担心世子喝多了伤身,有些坐不住,叮嘱容淖几句,便离席遣人去寻世子了。
容淖趁机不动声色观察一圈儿,并未发现席间有任何异常。
当然,也有可能是异常根本不会发生在女眷处。
外厅男宾喝得那般兴起,可比心思细腻的女眷好下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