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国有诤臣,家有你源大爷(第5/5页)
梅长宁脸色连变了几回后,目光有些深沉的盯着李源。
李源都不带搭理他的,自己倒了杯凉白开,像是品茶一样细细品了起来。
过了好一阵后,才听梅长宁长呼了一口气,点头道:“好多年没听人这样教训过我了,源子,谢谢你。俗话说的好,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
李源拦道:“家有你源大爷不败其家!”
“哈哈哈!”
梅长宁一阵大笑后,摸了摸脑瓜,道:“行吧,我就听你这一回,再看一看,明天回港岛。”
正说着话,听到外面又热闹起来,看了看窗外,就见治国从一架自行车上下来,和爷爷奶奶大爷大娘还有妹妹打着招呼。
梅长宁又酸起来了:“老天爷对你太厚待了,儿女们一个比一个争气。治国前几年看着还有些贵气,今年起,真是能沉得下来了。”
李源知道梅长宁为什么这么说,过去治国还是经常打电话到大唐集团在京城的办事处叫车用的。
对于他这样的子弟,不用公车,其实就已经是极好的品德修养了。
没人有理由去诟病什么。
人家叫他爸爸的私家车用,有什么问题?
但今年开始,治国连私家车都很少用了,自行车就很好用。
整个人也洋溢着青春、阳光、活力和自信。
比过去,少了些骨子里的傲气。
这一关,太难了。
李源笑了笑,然后干咳了声,道:“这才到哪?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啥,能装的人还少见了?”
梅长宁懒得搭理,想了想又说道:“我帮人传个话啊,非常欢迎李源同志,回大陆来投资建厂。我们可以提供非常优越的正策优惠……后面你大概也不想听。不过劝你一句,就算不想投,也给句好话,看在你老婆的面子上,行不行?”
李源点头道:“好。那你这样说,投肯定会投,但现在大唐集团正在消化各种专利技术,也在筹备人才和资金,毕竟,我们才成立没多少年,底蕴太薄。三年,最多五年,大唐有个千亿投资计划,肯定会铺展开来。”
梅长宁吃惊道:“真的?”
李源道:“这种事我能开玩笑么?你尽管回话,最多五年。”
梅长宁啥也不说了,起身拍了拍李源肩膀后走人。
“长宁叔!”
治国站在门口等着,见梅长宁出来后,忙礼貌叫人。
梅长宁笑道:“真是大小伙子了。静子还天天吵着要去找你玩儿,她妈妈不让她去,怕打扰你读书功课,静子还生气。下次去奶奶家的时候先给静子打电话,一起过去。”
治国也没多想,静子才上六年级,小孩子呢,他笑着点头应下:“我知道了长宁叔。”
梅长宁和李父李母等人打过招呼后走人,李源走了出来,看到退开两步喊爹的熊儿子,冷笑了两声,问道:“你妈呢?”
治国嘿嘿笑道:“在李园那边做饭。”
王府上的牌匾终于还是挂上去了,就两个字:李园。
之前的大唐李家什么的,想了想还是算了,太招摇。
后来还是秦大雪给出主意,就叫李园。
李源的李园,一语双关,挺好。
因为获得了全家的赞同,李源自然也不好反对……
李源闻言笑骂道:“胡扯!你妈会做饭?”
治国挠头道:“最近妈妈好像和上面吵了几架,好像是因为妈妈坚持双轨制,认为眼下的生产力完全达不到全部靠市场调节的程度。但上面和知识界大多数人,都认为双轨制弊端太多,是落后退步的制度,应该废除。妈妈最近的工作不多,正好有时间看看书,学着做做饭,挺好。爸,妈让我叫您和妹妹还有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上去吃饭。”
李源不置可否道:“是挺好。”然后看向李母,道:“妈,走吧,您儿媳妇难得做一回饭。”
李母不去,道:“你们自己去!我们刚吃的饱饱的,要睡觉呢。”
不等李源再开口,大嫂子就赶人道:“快走快走!一年见不了几面,你们小家团聚团聚。”
李源也不在啰嗦,笑道:“明儿我再回来。”
说罢,带上一双儿女,开车进了四九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