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组织上已经决定了,由你来当任……(第2/3页)

威廉·惠威尔正了正身子,做出倾听状:

“哦?愿闻其详。”

徐云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番语言,认真说道:

“首先一点,我要求在下议院进行战争启动投票的时候,剑桥大学所属的非辉格党议员都要投反对票。”

威廉·惠威尔顿时一愣,诧异道:

“非辉格党议员?反对票?”

只见他认真思量了片刻,而后缓缓说道:

“如果你说的范围不包括辉格党议员,那么这件事倒是不难,毕竟托利党本身就是持反战意见的……”

“但罗峰同学……”

“即使剑桥大学派系的其他议员全部投反对票,顶多也就是把战争开启的时间往后推迟一些日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不开启战争……”

徐云面色肃然的听完,没有说话。

他其实很想告诉威廉·惠威尔,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

他比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

一鸦必然要爆发,这是历史的趋势。

一旦不发生那就是历史虚无,没有任何抢救的机会直接404。

近代历史虚无的起始时间线并非1937年,而是1840年。(忍不住吐槽一下,做了这么多事还有人说主角畏畏缩缩,真心搞不懂,如果这都不叫搞事我不知道什么叫搞事了,是要我写到404才会满意吗?)

另外就是说了无数次的不破不立,无论是国父还是后续的那条小船,都是涅槃后才会出现的曙光。

因此徐云的目标一开始就很明确:

他不会去阻止一鸦的爆发,但至少可以让它发生的时间尽量晚一点。

如果一鸦爆发的时间能和克里米亚战争最激烈的时间段重合……

那么在局势牵扯的情况下,或许本土可以少死一些无辜的平民。

实话实说。

徐云不是战略家,也没学过战场指挥,所以这种事情他也没多少把握能成。

但能不能成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在如今这种局势下,他至少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尝试尝试。

反正不要钱,多少试一点嘛。

目前下议院隶属于剑桥派系的议员大概有四十多人,其中有40%是辉格党……也就是主战派人士。

这年头工党还没出现,所以剩下的60%基本上都属于托利党。

也就是后世的保守党。

虽然2022年保守党出现了一个金发傻X,整了一些很脑残的活。

但至少在1850年这个节点,托利党确实是个反战党。

此前提及过。

在本土历史的1840年4月7日,英国议院曾经举行过战争启动投票。

最终以271票赞成对262票反对的9票之差,通过了内阁的提议,从而爆发了一鸦。

这262张反对票,便基本上都是出自托利党之手。

当然了。

托利党反战并不是因为爱好和平,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带清会弱逼到那种地步:

他们怕的是带清守住了关隘,同时关闭对英贸易,转交给其他欧洲国家,因此才投的反对票。

总而言之。

无论他们的起始点如何。

至少在反战这个诉求点方面,托利党和徐云的立场是一致的。

想要说服那些非辉格党议员投出反对票,对于威廉·惠威尔……或者说剑桥大学而言,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虽然不太理解徐云的想法,威廉·惠威尔还是很干脆的一点头:

“没问题,罗峰同学,这件事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

“如今剑桥一系的下议院议员一共有42人,扣除掉辉格党那部分,托利党人数大概有二十多接近三十的样子。”

“这样吧,我给你个整数,30票。”

“也就是剑桥一系最少能投出30张反对票,不够的话我自己找人给你补上。”

威廉·惠威尔最后这句话说得很是霸气,大有些后世土豪买单的架势。

不过以他的地位和人脉,确实也有资格说出这句话——远的不提,光是惠威尔自己培育出的下议院议员就有四五位呢。

眼见威廉·惠威尔不但接受了自己的要求,同时还额外多补了一点添头,徐云不由心中一松。

接下来他要提的第二点难度很大,哪怕是徐云自己也没什么把握能够实现。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

惠威尔答应了第一个要求,他此番的目的差不多就已经达到了。

毕竟他所付出的代价,只是加速分析机的完工而已。

随后他又调整了一番呼吸,对威廉·惠威尔说道:

“至于第二点嘛……”

“惠威尔院长,我希望如果战争开启,三一学院——我是指三一学院而非剑桥大学哈,能够尽可能的将帝国掠夺来的奇珍收录到三一学院的博物馆内,并且……”

“在一百五十年后,尽量将这些奇珍归还给东方。”

英国早在印度和美洲殖民时期便有了抢掠的作风,因此威廉·惠威尔也没有想着给英军洗地,而是将重点放到了具体的条件上:

“蛤?一百五十年?”

“罗峰同学,这……这我怎么能给你做出保证呢?”

“一百五十年后你我早都成灰了,所有的承诺都将化作一纸空谈,谁知道后辈们会怎么做?”

徐云闻言很是洒脱的一笑,朝他摆了摆手,耐心解释道:

“所以我说尽量嘛,至少收录宝藏的那件事,我希望您能够答应下来。”

徐云这番话说的很坦然,因为他确实也没指望后半句话能够成真。

别说一百五十年了,有些承诺十五年后都未必还有效呢。

只是华夏有句古话说得好。

有枣没枣打上三杆,打不着不亏,打得着那就是血赚。

至于前面那句话嘛……

也算是尽可能的止损吧。

在带清沦为殖民地后,东方有大量的文物遗失海外,大英博物馆里头收藏的恐怕连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在徐云穿越的后世,依旧有相当多的文物不知所踪。

最有名的就是圆明园兽首。

截止到2022年,12兽首依旧有4个下落不明。

别说收复遗宝了,你连去哪儿找它们都不知道。

这是带清这个腐朽王朝为愚昧所付出的代价,但那些文物是无辜的,许多甚至是更古时期先民的遗留。

徐云无力违逆大势,但他也想为那些无辜的华夏文物做些事情。

至少让某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不会被封锁在某个收藏家灰暗的密室中,连哭泣的声音都传不出来。

实话实说。

即便威廉·惠威尔做出了百年后返还文物的承诺,他的继任者大概率也不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