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谋士们行动
太学生这个群体,相较于普通的百姓,确实是有他们的独立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跟普通的百姓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太学生和普通的百姓一样,他们也有对未来安定的渴望,他们也想要一位英明的主公来领导他们,他们也需要官署政府对他们的未来有所指导,有所安排。
现在的太学生,他们开始逐步把希望放在了刘俭的身上。
毕竟在这个时代,只有刘俭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皇帝做的事情也没有刘俭所能够做的事情多。
所以太学生们群体来帮助刘俭是再顺其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支群体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毕竟当初他们在雒阳闹事,足以使大半天下的势力齐聚司州。
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刚被稳定的太学生之乱,因为刘俭的抚远大将军而再次被挑起来。
这对于朝廷和皇帝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打脸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刘辩这个刚刚继位没几年的小皇帝,此事足够让他喝一壶的。
光是这两次太学生闹事的时间,就足以让他的名字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留下的浓重一笔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遗臭万年,被后人诟病。
望着这些太学生群情激愤的样子,田丰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左将军这些年在天下的布局还是非常了得的。
这些桀骜不驯的太学生,面对大名鼎鼎的左将军刘俭的号召,竟能够做到如此倾力相助。
说起来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啊,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就有这种影响力的。
不过,对于田丰来说,他的计策还并没有完全施展完。
他为刘俭所做的两条谏言之中,还有一条是诸侯王。
下一步就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做了。
在田丰看来,这件事是非常容易的。
毕竟现在大汉天下的诸侯王都是受过刘俭恩惠的,而且在利益层面上,诸侯王和同为汉室宗亲的刘俭没有冲突。
没有刘俭,哪有如今诸侯王可以在地方开府?并招揽兵将的政治局面?
田丰知晓,只要派遣使者去各路诸侯王处游说,并对这些诸侯王加以恐吓,这些汉室宗亲必然会联名上奏,力保刘俭为抚远大将军。
至于怎么恐吓?
很简单,刘俭倒下了,你们这些开府的诸侯王今后还能保持这样的日子吗?
开府的权力是刘俭为你争取来的,刘俭若是在朝廷没有话语权,你们这些全权力很快就会又被朝廷收走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
若是天下大半的诸侯王都上奏了,保举刘俭,那在天子看来是一个什么局面?
那就是全天下的汉室宗亲都赞成这么做,但你这个皇帝偏偏一意孤行。
这种局势到时候会让皇帝如何处置?
你就是站在了你家族的对面,站在了全天下汉室宗亲的对面。
宗亲对于当今天子来说,甚至是对于每一位天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辅助力量。
历朝历代的皇帝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家族。
也只有自己的家族才是他们治理天下的保障。
太学生,还有汉室宗亲诸侯王联名上奏……这是田丰送给当今天子的两份大礼呀。
“啪啪”打脸的那种大礼。
……
田丰这面的动作非常快,郭嘉那面也不闲着。
在这件事上,他需要另外一个人帮助,那就是荀彧。
荀氏家族在士林中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根据国渊所带回来的情报来看,司徒荀爽在这次事件中并没有站出来表示意见。
他似乎是置身事外了。
荀爽虽然在朝中没有杨彪等人的公卿势力影响大,但是身为八龙之一,他在整个士林的号召力却是非常之强,清流党人对于荀爽的尊重以及崇拜远不是杨彪这样的人可以相比的。
天子方面需要制约,那些反对刘俭担任抚远大将军的公卿朝臣们也需要制约。
荀爽和刘表就是郭嘉所准备的两件利器。
……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长安城中,各家权贵的门前都是门庭若市,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权宦之间彼此借着拜年的机会馈赠厚礼,互相走通,结为党派,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明明有着非常高的士林地位,同时又是五官中郎将的刘表,他的家门前今日并没有人来拜年送礼。
当然,也并不是说一个人都不跟刘表走动,只是相比于其他的那些朝臣来说,与刘表走动的人实在太少了。
这并不是刘表的人缘不好,而是因为他尴尬的身份所导致。
身为党人,身为八及之一,偏偏招募他的人是董卓,而且还对其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在大汉朝境内兴学之事。
身为党人,他偏偏又是汉室宗亲,与天子和太后走的极近。
在这个时代,皇权和朝中的公卿之利某些意义上是相符的,但在某些利益上又是对立的。
所以,就公卿士族方面而言,一位汉室宗亲自然不能轻易完全融入他们的群体,特别他表面上还是董卓的人。
而且刘表现在在行为上确实有些过于亲近皇帝和太后了。
对于朝臣来说,跟他还是保持点距离好。
刘表自己心里也知道,他在这个长安城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尴尬地位。
所以他对于这些交往是不奢求的。
但是,不奢求归不奢求,这不代表刘表对于这些不渴望。
他特别希望有人可以和他一样,在这个政坛上掀起一番风浪,并达成自己心中的壮志。
刘表的壮志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他的壮志是兴学。
今日,刘表在府中迎来了一位他没有想到的人。
这个人让刘表非常的重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玄之子,郑益。
此人也是刘俭的大舅子。
刘表既然对于兴学有异常的执着,那他对经学名士也就有着异常的尊重。
今日的郑益代表他的父亲郑玄以及他的妹夫刘俭为刘表送来了一件厚礼。
“这是……”
刘表看着眼前制作精良的书籍,还有那书籍上面所刊印的四个大字,脸上露出了难以言明的惊喜神色。
《五经章句》
刘表在心中默默然的念着这四个字。
郑益笑道:“不错,正是五经章句,有严君亲自主持编录。”
“家父与刘将军乃是致力于兴学之人,他们不但是想在各地大修学宫重新恢复经学盛世,更是想让我大汉朝的经学诸派能够更进一步,广传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