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红菇木耳(第2/3页)
不过她倒是能旁敲侧击,村里那些老庄稼人能不能领悟,又领悟多少,就看他们的了。
沤肥这事儿没那么早,闻嘉嘉暂且把这件事先记在她的小本本上。
闻嘉嘉有许多想要做的事,为避免自己忘记,所以都会记下来。
黄豆绿豆也收完了,今年豆类大丰收,想必年底时家家户户都得做豆腐发豆芽。
至于另一主食红薯,一半已经挖起来,一半还在地中。
红薯倒是不需要多着急,只要不下大雨,不来野猪,慢两天收也不会坏。
洗完澡后,暮色降临。
闻嘉嘉向来不爱出门玩,在村里也没交到什么亲近的朋友。每日晚上洗完澡后便是进房间待着,严格落实了九点前睡觉的健康养生理念。
她今日也是如此。
房间窗户关上后更是漆黑如墨,直到一豆灯火亮起。
地上铺面稻草席子,闻春和闻萱在地上,摆弄魏岱给她们做的小木块,其实就是积木。
魏岱不但会修车,木工方面也不错。据说还会电工,有天公社电线出了问题,就是他去修的。
闻嘉嘉觉得他这人往后就算退役了,没分配到好工作也不怕没饭吃。
忒能干了。
积木总共有两套,一套188块木块,这会儿被闻春和闻萱拼成一座小房屋。
这是两位姑娘吵好久才拼起来的。
闻春想要两层楼,闻萱却想要三层楼,最后闻嘉嘉被吵得头疼,来了个乾刚独断,直接让她们拼四层楼。
听着童言稚语也不觉得无聊,反正要比出去侃大山聊八卦有趣得多。
此刻她又从抽屉中抽出她的小本本,翻开折起来的那页,嗯,下一个任务是采红菇。
当地有种非常有名的菇种——红菇。
这种菇在几十年后不好找,是稀有珍贵的一种菇。但在现在,它漫山遍野都是。
它生在混交林或者阔叶混交林中,而当地多的是混交林。
昨夜下场小雨,温度又恰逢其时地升高,喜湿喜高温的红菇就此破土而出。
虽然它长得艳丽,应上了那句“红伞伞”,但人家没毒,据说还很鲜。
这年头肉没法随便吃,遇到这种山珍,闻嘉嘉当然是要尝一尝的。
即使时间和秋收撞上,也无法阻挡她吃山珍的步伐。
闻嘉嘉正琢磨着如何烹煮时,门口传来弱弱的敲门声。
某些时候木头房子也挺好,无论她在屋子的哪里,都能听到敲门声。
不算意外,来的人是陈倩月。陈倩月很是谨慎,特意选了黑不溜秋的夜晚来。
闻嘉嘉晓得她迟早有天要来找自己,就是没想到拖到这时候。
上回碰见她的时候她就说了要个水壶,如果可以就要两个。
一直等着资金入账的,以平这段时间收支平衡的闻嘉嘉对她的到来很是欢迎,邀请她来到堂屋,还破例点燃堂屋案桌上的蜡烛。
“喏,这是水壶。”闻嘉嘉从屋里把两个水壶拿出来,又说,“你检查检查。”
这东西她卖得贵,所以外表也得保证没有磕磕碰碰。
陈倩月也不推辞,左右她是帮别人买的,当然要格外注意些。若非觉得闻嘉嘉是可交之人,想找个机会和闻嘉嘉打交道,她也不会帮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忙。
她在烛光下把铁壶翻来覆去检查两遍,然后点点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陈倩月问她:“这水壶之后还有吗?”她觉得这两水壶拿回去后,知青院里怕是不少人也得动心,因为确实挺结实的。
闻嘉嘉并不打算卖太多,于是摇摇头:“没有了,之后很难再买到,这两个还是我好不容易让我朋友帮忙带的。”
陈倩月点点头:“那好吧。”
她带着两个水壶离开。
人一走,闻嘉嘉立刻咧嘴巴笑。她把几张纸钱展开,在烛光下仔细打量,满意地点了点头。
真好,第一笔收入到账。
这笔钱,也够补得上她这阵子花了的钱和票了。
“春儿萱萱别玩了,睡觉吧!”回到屋里,闻嘉嘉把两孩子赶到床上,“我不收你们的房子,你们明天再继续拼。”
闻萱犹豫,看了马上要拼好的房子一眼:“小姨,不能再拼会儿吗?”
闻嘉嘉拍拍床铺:“不能哦,快上来,小姨明天要早起。”
早起去采菇呢。
最重要的是,家里的煤油可不多了,她可没有煤油票去买。
闻嘉嘉威慑力很强,闻春和闻萱到底是磨磨蹭蹭爬上了床。“呼”的一声,房间重新陷入黑暗。
闻春片刻后,略再着惊奇说:“小姨,魏叔叔呢?”他上回还说要带自己和妹妹去掏鸟窝。
闻嘉嘉怪无语的,你魏叔叔都离开两三天了,才惦记上呢。
“睡吧,你魏叔叔工作去了,我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她拍拍闻春的背。
闻春和闻萱反而立马精神起来,皆转身面对着小姨,脸上露出渴望。
小姨讲的故事,比保育院里的老师讲的还要好听。
“讲悟空,小姨。”闻萱忙说。
闻嘉嘉:“行呗,那就将悟空。”
“咱们上回讲到哪儿来着?”她想了想,“哦讲到孙悟空过通天河。通天河里面有尾鱼,是观音菩萨的鱼……”
闻嘉嘉没读过书,但剧那是翻来覆去看几十遍都有了,所以讲故事全都是跟着剧来的。
反正小屁孩才三岁多,等十多年后剧出来了想必她们也不会记得曾经听过的故事。
夜深了。
后山上时而有野物的叫声传来,听着像是猫头鹰,时远时近让人感到害怕。
因着前两日下过雨,山水充沛,使得家里水缸时时刻刻都是满的。
溢出来的水就顺着水沟欢快地流到院外,水声潺潺,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无比清晰。
这是上好的白噪音,闻嘉嘉很快就在水流催眠声中睡过去。
翌日。
天没亮,她醒来时大概不到五点。
穿越这些天,闻嘉嘉总算把看天识时间的本事练了出来。
没办法,没手表的日子太难挨。
闻嘉嘉在烧水时就能听到院外有人走动,可见有人同她一样,都想上山摘红菇。
她连忙加快速度,匆匆煮锅南瓜粥,又用南瓜煎些南瓜饼,配着吃也很不错。
秋季是南瓜成熟的季节。
因为菜园的地有限,所以一般人家都会在院里种些南瓜。
南瓜绝对是高性价比的食物,只需要几粒种子,就能结出比球大的果实。
关键它不挑地啊。
像闻家,就把南瓜种在前院和后院的墙根下。再插几根竹杆供南瓜藤攀爬,等南瓜大后再撑个木架,不需要占用菜园的地,也能美美收获上百斤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