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兄弟(第2/3页)

糖厂在京城一带有了巡厂人,他走得放心。

这回回家,他还把谢川捎带上了。

这孩子来京城两年,没能回家看看。

去津口县路上,回丰州县一趟,把谢川送回大哥大嫂家,等着下一批的商队送货过来,再把谢川一起带回京城。

因为会回丰州县,岚哥儿的心情好了许多。他想爷爷们了。

马车在城里绕了一段路,江知与去夏家敲门,问问夏老爷有没有信件给夏元仪。

从夏家出来,径直出城,再不回头。

五口之家,一下少了三个人,谢星珩感觉各处空落落的。

他早上把孩子送去顾家,下值后接回来。

因为老婆不在,他公务不忙,闲来无事,多多鸡娃。

江庭这孩子的功课很懒,写一题空一题,顾老爷给他的打分都在乙丙。

谢星珩问他:“你是笨蛋吗?”

江庭说他不是:“顾爷爷夸我聪明!”

谢星珩记得他幼年读书时,也不爱刷会做的题目,感觉太简单。

他就拿着江庭的功课本子,随机抽查题目,让他口答。

功课本子是顾老爷发下来的,书籍装帧的样式,内页空白。

孩子们只记录每天的功课题目,过后自己拿朱笔把功课评分记录上去。

这本子谢星珩看着不错,还让谢川学了,国子监的功课本拿到外头,多少人抢着要呢。

抽查结果还不错,但越往后,效果就越差,孩子说话都懒懒的,不想说。

谢星珩提高难度,他才开口讲几句。

摸底问答后,谢星珩让他抄录一篇文章看看。

江庭拿笔来写。

他答题都写一题空一题,写字缺乏练习,字迹不如同龄孩子工整,速度也慢吞吞的。

谢星珩从今天开始,就盯着他的功课,不允许他偷懒。

好歹把字练出来,写字的速度练出来,再去偷懒。现在抄一篇文章都要半个时辰,把他都看瞌睡了,往后怎么应对考试?

江庭被他盯得叫苦不迭,每天写个功课,嘴里不是喊哥哥就是喊爹爹。

谢星珩望着他,说:“你哥哥都不想读书了,你喊他做什么?”

小孩子不理解这个。

他问谢星珩:“爹,哥哥真的不读书了吗?顾家哥哥们都很想他。”

谢星珩摇头:“读啊,等他回来就继续读书。”

读书哪能没有用。

另一边,江知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丰州县,家里只有宋明晖在。江承海收到津口县的来信,就急忙忙赶了过去,没跟江知与碰上。

江知与把岚哥儿留家里,先送谢川去大哥大嫂那儿。

到了庄上,他跟陈管事他们碰个面,看看王管家,赶着夜色降临前,又去舅舅家坐坐。

这回紧着去津口县,他不在丰州久留,有事等他返程再说。

在家休息一晚上,他带着孩子跟宋明晖住一屋,三个人说说话。

江知与想把岚哥儿留在丰州县。

“你好久没见到爷爷了,就在这里陪陪爷爷好不好?”

岚哥儿很为难。

爹爹是一个人,爷爷也是一个人,两个都好孤单,可他也只是一个宝宝。

他这个为难模样,把江知与跟宋明晖都逗笑了。

江知与帮他做决定:“你陪陪爷爷,也帮爹爹尽尽孝。”

岚哥儿答应了。

他这样,完全看不出幼崽期的霸道急躁。

江知与摸摸他的脑袋,知道小哥儿跟小汉子的差异应该在他心里埋了很久,让他性情也发生了变化。

次日一早,江知与起早赶路。

他私下里跟宋明晖说:“爹爹,我一直想教他俩习武,总没抽出空闲,这回回家,你看看哪位师兄有空,让他来教教岚哥儿。庄上有马匹,他是个性烈的,让人好好护着,试试看能不能驯服一匹马。”

驯服一匹烈马,给孩子带来的信心极大。

江知与学会骑马的年纪是十岁,徐诚比他早一些,是七岁。

徐诚是偷偷学的,马上下跳跃着要把他颠下去,他紧紧拽着缰绳不放。

那时个子小,人都被甩在半空飞了,还能被缰绳吊着。

好多叔伯都吓坏了,一群人围着马转,帮着他拦着马。

徐诚趁机爬上马背,又趴在马身上由着马儿胡乱颠。没一会儿就能骑着马跑了。

小哥儿比小汉子还勇敢。

他希望他的岚哥儿早点开心起来。

没什么东西是小汉子能学,小哥儿不能学的。

至于南地,等孩子再大一些,心思坚定了,再带他去看看。

宋明晖应下了,让他路上别急。

“正月里的事,你们现在过去,丧事都赶不上。人到了就是心意,别太赶。”

江知与知道的。

没有孩子同行,他带着两个护卫,轻装上路,一路骑马。

路上没碰到江承海,父子俩前后脚进入津口县。

津口县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出口。

那座延绵的山脉下方,在原有的落脚点之外,又新增了数个落脚点。

越靠近津口县,路况越好。他们一直在坚持修路,至今没有停歇。

新县城已经规划完成,在做基础建设。

这个计划早就通知了,又因房屋要盖好多年,各族对新县城的城区持有观望态度,时不时还嘲讽两句。说县里浪费银子。

而原来的以族群为街区的房屋分布,并未发生变化。

这几年百姓日子好过了,陆续盖房子,把早早成亲生子的孩子们分出去,让家里宽敞些。到处都扩大了,江知与很难找路。

因他是骑马来的,穿着不显,周身气质好,百姓们以为他是来做生意的,有人主动搭话。

听说他是来找江致微的,百姓们再看他,就感觉眼熟了。

“哦哦,你是江家的,江大人的堂弟!”

江致微成亲时,江知与来过。百姓们知道江致微有个长相出众的弟弟。

这几年江知与没来这里,但果酱加工厂的生意挂着“江家”的牌子。百姓们对他们家的议论不少。传来传去,就知道他长得好。

有人带路,江知与很快到了江致微家。

江致微搬家了,为着办公方便,搬到了城区。

原来可以住县官府邸,因江老三常上门闹,他便没去。

家里白事已过,奠仪都撤下了。屋里冷冷清清的。

卫泽的小妹卫蜜在家帮着带小孩子,卫泽则在做饭。江致微跟江承海在屋里说话。

江知与过来,先跟卫蜜碰面了。

卫蜜又把卫泽叫出来。

家里空旷,喊一嗓子不隔音。

没一会儿,江承海跟江致微也从屋里出来了。

他俩都两鬓斑白,一时分不清谁老谁少。

江知与眼泪滚落。

“爹,堂哥。”

江致微见了他,脸上有点笑意:“大老远的,你怎么也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