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页)

他快活了吧?餍足了吧?她看见他颓然倒在她身上,打心底里生出厌恶,用力把他推开了。

事后的温存,真是一点都没有。他受了冷遇不由讪讪,探手想搂她,还是被她拒绝了。

“余大人,这样自证,够了吗?”她冷冷地问。

余崖岸看着床上的落红,很觉得难堪。撑身抹了一把脸道:“我错了,不该质疑你,可我的小人之心,也是因为太在乎你。”

如约不想和他商讨这些没用的话题,穿上中衣扣好了纽子,艰难地走到窗前唤莲蓉,“把水抬进耳房里去。”

莲蓉说是,到现在脸上还残留着惧色。

上房里的吵闹声隐隐约约传出来,没有人敢多管闲事。闻嬷嬷是个忠勇的,不要命般想冲进去解救,却被院里的婆子生拉硬拽拖出去,绑在了柴房里。

至于他们吵些什么,其实听不太清,恍惚牵扯了第三个人,看样子小老爷又打翻了醋瓮。只不过他强势,到最后便传来少夫人的哭喊尖叫,听得人心头直打哆嗦。

有人去老夫人院子里禀告了,但老夫人压根儿没理睬。大概是觉得夫妻间起争执很平常,也或者认为成亲到现在都没圆房,本就不合常理吧。

所以这个月圆之夜,真是过得惊心动魄。所有人都熟视无睹,所有人都是帮凶。

如约呢,并不指望有谁能来救她,一切都是她该受的磨难。

好在水是温热的,坐进去,这僵硬的身子才逐渐缓过劲儿来。低头看,被他掐过的地方青紫,倒也不觉得疼。只是静坐了片刻,忽然有什么砸落,砸得胸前的水面起了涟漪,她才知道自己哭了。

嫌恶地抬起手抹了抹眼皮,无奈抹不完。于是干脆憋上一口气,沉进了水里,这样就连自己,都闹不清自己有没有流眼泪了。

***

余府上发生的事,不消一个时辰就传进了宫里。

加急的讯息犹如前线奏报,畅通无阻直达御前。向皇帝奏明的章回,这辈子就没流过这么多的汗,汗水涔涔,把内外的衣裳都打湿了。

“万岁爷,余府上有线报,看情形……不大妙。”章回惨然的声音,在殿宇里回荡,“余大人不尊重,和夫人起了争执,闹得挺凶。原本伏守的人要闯进去的,可后来又没声儿了……隔了会子,余夫人传热水,哭着从屋里出来,那个……”

皇帝今晚心神不宁,也睡不着觉,所以到了夜半子时,还在案前批阅奏疏。谁曾想忽然一个线报送进来,像在他太阳穴上狠狠打了一拳。他愣住了,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里的笔落下来,在公文上炸开了血色的花。

早该想到了,为什么还宁愿冒险,让她回那个所谓的家!

有一种愤怒是无声的,怒到了极点,整个人难以自控地颤抖起来。原本用以握笔的手,这刻紧握成了拳,那手背上青筋毕露,简直让人感到骇然,生怕他下一刻就会把这养心殿砸个稀烂。

章回和康尔寿惶恐地对望,再站着就是对天威震怒的不尊重了。两人慌忙跪下,伏在地上叩首不止,“万岁爷息怒……万岁爷息怒……”

可是这怒火,把他的心烧出了个好大的窟窿,非人命不能填还。

良久,他才勉强定住神,哑声道:“今晚伏守的人,一个都不要留。传令叶鸣廊,寻个合适的机会,让余崖岸殉职吧。朕不能再让他活着了,他必须死。”

最后那四个字,简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恨透了余崖岸,也恨透了他自己。

是他太自信了,自恃身份尊贵,以为余崖岸不敢碰她。结果那不知死活的东西,竟然会做出那等事来,可见他这个皇帝,在这位指挥使眼里是毫无威信可言了。一个胆敢藐视皇权的人,还需要念及旧情留着吗?

章回拿肘弯子捅捅康尔寿,康尔寿领了命,手忙脚乱地爬起来,闷头就往外冲。其实这会儿避开风头才是明智之举,安抚万岁爷的苦差事,就交给章大总管去办吧!

康尔寿跑出了遵义门,一路往南,直奔十八槐。后半夜的月亮愈发大得凄惶,千疮百孔地吊在槐树顶上,看着实在有些瘆人。

御前给指挥同知传口信儿,都是避人耳目的。面上锦衣卫指挥使是皇帝亲信,什么事儿都由他处置,但北衙的风头日盛,手上权力过大,万岁爷是什么人呢,怎么能由着余崖岸一手遮天,主宰那些朝廷官员的生杀。

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鸣廊就是安插在锦衣卫中的定海神针。寻常不必同余崖岸争锋芒,他唯一的责任就是盯住上峰,紧要关头取而代之。

早前皇帝召见他,曾和他笑谈,“别怕出不了头,暂且蛰伏,将来必有风头大盛的时候。”

从不彻底信任任何人,这是为君者的分寸。一把刀太过锋利,就要预备合适的刀鞘,以便随时将他收刀归匣。

终于,这个时候到了,叶同知被压制多年,总算可以吐气扬眉了。

康尔寿掖着手,挨在一棵大槐树底下,打发出去的小火者报过了信儿,不消一刻钟,叶鸣廊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断虹桥。

康尔寿从槐树后头迈出来,看他快步往这儿来,到了跟前拱拱手,“康掌事,皇上什么示下?”

这事非同小可,康尔寿日鬼弄棒槌地勾了下手指,叶鸣廊看着那胖脸一阵反胃,但还是凑过去,递上了耳朵。

康尔寿把皇帝的意思仔细交代了一遍,他怔忡片刻,立时俯首领命,道了声是。

康尔寿倒好奇,“大人不问因由?”

叶鸣廊道:“皇上吩咐的差事,臣只要承办,不必问因由。”

足见这叶同知是个聪明人,有长性,守得住,知情识趣儿也懂进退,万岁爷看人,果真一看一个准。

康尔寿颔首又问:“叶大人多久能交差事?”

叶鸣廊道:“三日之内。”

康尔寿说好,“万岁爷等着您的好信儿,请叶大人不要令万岁爷失望。”

叶鸣廊说是,拱手一揖后,顺着原路折返了。

先前康尔寿不明白,为什么他没有追问皇帝要杀余崖岸的因由,这因由,他心里明白得很。余崖岸刚从陕西回来,本不该这个时候对他下手的,前脚刚抵京,后脚杀身之祸便到了,且又明确吩咐要因公殉职,其中缘故还需要多说吗。

锦衣卫洞察整个四九城宗室及官员一切动向,皇帝见了余夫人几次,什么时候见的,他都知道。当然,消息自然也由他斩断,以保证不会传进余崖岸耳朵里。但这杀心早晚是要起的,皇帝要杀一个人,比碾死一只蚂蚁还要简单。他担心的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子,究竟又付出了什么,才真正做到利用皇帝除掉余崖岸。